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南郊降下入冬前首场雪2100亩温室作物忙御寒
2010-10-09   来源:互联网   

  从大田漫水到节水滴灌,石河子垦区石河子总场职工丁淑萍亲身体验了高新节水技术带来的好处。如今利用膜下滴灌,仅棉花种植这一项,一年下来就能为丁淑萍创造5万多元的效益。
  眼下正是拾花农忙时节,每天早晨,丁淑萍都会带着拾花工下地摘棉花。按照现在棉花的长势和拾花进度,每亩至少能收350公斤籽棉,这样家里的150亩棉花除去成本,纯利润可达四、五万块钱。这么高的收益,过去丁淑萍想都不敢想。
  石河子垦区石河子总场职工丁淑萍:“由于水位低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开播的时候种棉田由于土壤条件太差,出苗率很低,再加上地势低,棉花长势不均匀,给采收也带来了相当的不便。”
  由于原先棉花亩产不到220公斤,忙活一年还老是赔钱,丁淑萍干脆分出一半地种起了经济作物,但根本问题没解决,效益依然上不去。
  石河子垦区石河子总场职工丁淑萍:“那时候浇水是大田漫灌,由于地势不平,往往是高的高,低的又淹了。”
  就在丁淑萍一筹莫展的时候,新疆天业开始推广节水低灌,看到身边的人使用节水滴灌后效益大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2000年丁淑萍购买了整套节水器材。
  石河子垦区石河子总场职工丁淑萍:“不仅苗齐苗壮,而且在施肥利用、机车上省去了不少钱。当年每亩地就增产了50多公斤籽棉。”
  不光节水省钱,更让丁淑萍宽心的是,原先的低产田已成为亩产350公斤籽棉的高产田。产量上去了,劳动强度下来了,丁淑萍大胆的扩大了承包土地面积。
  如今,石河子垦区推广应用的新节水技术,使得滴灌带的亩成本从上千元降到了200元,累计推广应用达3000多万亩,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9440-1.html

标签:农机 御寒 入冬 南郊

上一篇:乌恰牧民“大棚课堂”学技术
下一篇:泉港界山镇:千亩现代农业设施扩建工程即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