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北京:金秋时节又闻稻米香 首届京西稻收割文化节开幕
2010-10-21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玉米机收,平均一台机器两个星期挣两万。

  接到记者电话采访时,河南省济源市漭河农机合作社的刘继平正在核算今年玉米收的收入情况,尽管最终数字还没做出,他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就这十来天,我们合作社一台车平均下来收入两万元左右!”

  从9月20号开始到10月3号结束,短短两个星期时间里,刘继平的漭河农机合作社投入12台玉米收割机,完成玉米机收面积7000多亩,平均每亩作业收入40元左右,扣除油料和人工费用,平均一台机器收入两万左右。

  没跨区,本地的活儿都干不完

  说起与往年秋收的不同,刘继平感触颇深:“我们合作社早在2008年就开始包揽玉米机收,可那个时候老百姓都是一家一户,亩数上不去,张家用我们机械收,挨着张家的李家就不用,导致机器作业时回头拐弯都难。那个时候一天能干30亩就不错了。可今年不同了,市里推广玉米机收,整乡整村的推进,地都连在一起了,我们一天差不多都得干100多亩,晚上都要加班加点呐!”

  据刘继平介绍,为了大力推广玉米机收,市里要求合作社玉米机收每亩作业收费不能超过10元钱,市里每亩统一补10元,乡里补10到30元不等,老百姓适当再拿点,有些玉米机收推广力度大的乡镇,甚至一分钱都不让老百姓拿,所以,老百姓玉米机收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他们合作社也可以保证每亩40元的作业收费。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下,老百姓玉米机收热情高涨,导致当地玉米机收面积大增。“一个村五、六百亩,千把亩,光我们市的玉米机收都忙不过来了。我们这儿很多合作社都出现了机器不够用的现象。像我还是从山西和沁阳等地借调了5台机器过来。”在谈到没有跨区作业的原因时,刘继平解释道。

  政府补,新投玉米机一个秋收就回本

  为应对今年的玉米收,刘继平的合作社新购入了3台玉米机。由于政府大力推广玉米机收,一台机器给60%的补贴,刘继平买一台机器只需要花1.5万元左右,而今年一个秋收下来,刘继平的一台机器平均收入两万元。“一个秋收我就回本啦!”对政府补贴,刘继平是打心眼的满意。

  今年“秋收”时期,刘继平所在地的油价涨了两次,跟去年相比,油价足足涨了5毛多,虽然合作社本身存有一部分油,但上涨的油价还是让他感到不小的压力。所幸的是,当地政府对大力支持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对玉米机收超过300亩的机器,每台补贴燃油补助800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机手们的心愿

  尽管隔着电话,记者还是可以感受到“秋收”之后刘继平的兴奋之情。兴奋之余,刘继平也提出了此次玉米机收所遇到的问题。

  农机农艺不太相结合让他的机手们在玉米机收时遭遇了一定的困难。“‘三秋’培训时,专家也讲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知识。但是,咱老百姓种地,有的确实不注意。行距要求50到70公分的,他种的时候,偏要挤到20公分。我们收的时候,机器就对不上行,影响作业效果。”

  售后服务也是困扰刘继平的一个问题。“打个比方吧,我们的机器,厂家在焦作设了个售后服务的点。但是一个焦作市周边得有多少个县区乡镇啊。像我们的机器出了问题,厂家设在那的维修点派人过来,得耽误不少功夫。秋收的功夫哪里耽误得了?!”

  在秋收等农忙时间,厂家能多设立些维修点、多派出些售后服务人员,做到可以就近维修或随叫随到随修,是刘继平的一个小小心愿。

  “市里今年头一次给燃油补贴,可油价涨得太厉害了,一台机器作业油料成本上万元了,政府在油料补贴上多投入点就好了。”采访结束时,刘继平代表广大机手们说出了另一个心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9314-1.html

标签:农机 收割 开幕 京西 首届 稻米 北京

上一篇: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到重庆调研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
下一篇:江苏柴油供应趋紧 农忙季节农民抢购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