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看渭南,渭南农业看大荔,大荔农业看设施",近年来这句话在陕西农口广为流传,一语道出了大荔设施农业在全市乃至全省举足轻重的地位。
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耕地面积110万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越,是全国温室专家界定的黄河"三角洲"最佳温室蔬菜生产区。近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和示范县的历史机遇,按照"扩张规模,提质增效"的思路,把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全力打造"西北设施农业第一县",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大荔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遍地呈现新气象。
大老板也务菜工厂育出菜苗来
深秋时节,大荔文岭科技育苗有限公司里拉运优质菜苗的车辆川流不息。公司5760多平方米的日光温室里,一盘盘根肥苗壮的黄瓜秧苗正在欢快地成长。清晨,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缕缕阳光随着温室顶部缓缓打开的天窗照射进来,大型风机将水帘的湿气缓缓送入室内,苗床上方一排排喷头自动喷出水雾,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工厂化育苗中心日光温室的温、湿度实现了智能化调节。
公司董事长谭成泰从事机械制造20余年,资产上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老板。去年3月,大荔县被确定为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示范县和基地县后,目光敏锐的谭老板一举投资900余万元,加上县财政补贴的300万元,在省级设施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冯村镇平王村,建成了全市第一座工厂化育苗中心。来自山东寿光的公司总经理、育种专家杨运旺告诉记者,由于工厂化育苗抗病性强,成苗率高,价位合适,很受农民欢迎,从去年12月到现在已累计繁育西瓜、西红柿,尖椒、水果黄瓜等秧苗1500多万株。
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欣欣向荣的设施农业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以文岭公司为代表,大荔目前已建成了26个专业育苗点,每年可向大荔及周边县市提供1000余万株优质种苗。同时,这些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的育苗点还承担着全县设施果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的任务,成为大荔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的推广示范基地。
设施产业让农民"赚钱不进城,做工又务农"
与谭成泰不同,年仅27岁的埝桥乡青年农民薛鲁冰从事瓜果代办虽已有5、6年时间,生意遍及京、沪、广等城市,但每逢节假日吃紧的货源常常让他头疼。
去年3月份,薛鲁冰注册成立了大荔县鲁丰果品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在埝桥乡东埝村投资建设占地520余亩的鲁丰果品示范园。由合作社牵头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投资建设温室大棚;农民在示范园承租大棚,并按照合作社要求种植时令果品;产品由合作社负责收购,并按照品牌、包装、标准、渠道"四统一"的模式直接进入西安大型连锁超市销售。
这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一诞生就引起了埝桥农民的极大热情。目前,已有300余亩土地成功流转到合作社开始建棚,其中150亩已经定植了黄瓜、圣女果、油桃和葡萄等果品。
小薛告诉记者:"鲁丰模式"着眼于扬长避短,实现双赢,由合作社负责产前和产后,农民只要专心搞好大棚种植就行了。为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风险,合作社不仅获得了稳定的货源而且减少了中间环节。
据大荔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杨林介绍,为鼓励设施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反租倒包,群众互换,企业租用等形式每年调整流转土地万余亩,确保设施产业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协调金融部门发放专项贷款5000余万元,为农民解决建棚资金。另外,每年还从县本级财政拿出500多万元,整合涉农部门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设施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农超"对接平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
据了解,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设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群众的后顾之忧,极大鼓舞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激情,全县种植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递增。截至2009年底,大荔县设施栽培面积已经扩大到16.2万亩,全县设施产品有42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实现了设施瓜果菜的周年均衡供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到示范园承包设施大棚,逐渐过上"赚钱不进城、做工又务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