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府昨天在萧山农垦区,开了一天设施农业现场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得传统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同时也是实现农产品反季节上市的一个平台。
来看看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
萧山的舒兰农业公司,每天向杭州联华超市、城区蔬菜市场配送各类蔬菜30吨左右。走进这家公司,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几台电脑,这是由浙大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参与设计的一套系统。
浙江大学博士聂鹏程和他的团队给农田装上了各种传感器,有的负责感应温度,有的能测量湿度变化情况,它们都与电脑网络相连接。
遇到温度超出控制范围,电脑会自动反应,风机接到“指令”自动开启,吹进大风,给大棚内的植物降温;如果还不够,花洒系统就紧跟而上,水雾降温。
舒兰农业公司的这套无线传感和智能控制系统就属于设施农业,半年维护一次,只要一个懂技术的人就能操作,大大节约了劳动力。
萧山围垦十一区的杭州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是有名的中华鳖养殖企业,产品出口日韩。
去年,公司拿出1200多万,建了阳光温室大棚和地热系统。因为研究发现,水温对鳖的成长关系很大,在9月至第二年2月,甲鱼会进入冬眠期。
让甲鱼不冬眠连续生长,就要保持水温。这套系统,取地下水用地热提高水温,同时用透明塑料薄膜安装大棚,让养殖场变成一个暖房,常态环境中需要三年养成的甲鱼,能缩短一半的生长期,而产品质量并无差别。
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机会,也符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本届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它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工作。
昨天会上,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说,“杭州的城市化率已达69.5%,进入城市化加速、工业化提升重要时期,但不管我们的经济如何发展,工业服务业如何现代化,农业始终是基础;或许在三次产业中,它的比重会下降,但地位绝对不会下降。”
设施农业建设,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丰富我们的“菜篮子”,让我们靠自家“市民菜园”产量,保障日常食品供给安全,稳定农产品价格。
“要高度重视‘菜篮子’生产,增加高山蔬菜面积,重视叶菜生产,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农民增收的渠道。”邵占维举了个例子,“就像杭州市场上的包心菜,大部分是从2000多公里外的兰州一路坐车过来,除去高额运输成本外,还增加了碳排放,今后杭州要争取叶菜本地化。”记者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