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五个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粮食总产预计突破1000亿斤大关,登上历史新台阶;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9.3%,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合作医疗实现新突破,参合率98.84%,普惠长效的新型医疗制度全面运行实施;农村文化事业实现新突破,建成文化信息工程村级服务点9054个,文化服务载体实现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障实现新突破,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全面实现“应保尽保”。这是记者在省政府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当前,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积极态势,城乡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全省35个重点示范村示范作用凸显,1008个试点村全部达标,282个弱势村发生显着变化,855个非试点村自发建设,5条示范带基本成型。年初以来,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绩是: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实现新跨越。今年黑龙江省新装备8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1.6万台、配套农具2万台(套),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398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作业合作社440个,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省农机总动力现已达到3784万千瓦,同比增长8.9%,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1%;机耕、机播和综合机械化程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59.5%;农业生产标准化率实现85%。不仅农业“三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能力也明显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500户,新建续建148户农产品加工大项目,总投资252亿元。涌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各地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全省“一品村”猛增到1960个。
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乡村面貌呈现新气象。预计到年末,黑龙江省新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全省除大兴安岭个别地方外,通村公路硬化已实现全覆盖。农村泥草房大幅度减少,半数以上农民吃上安全水,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加快转型,大部分村屯完成绿化任务。今年全省新改造农村泥草房1826万平方米,又有22万户农民喜迁新居;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999处,解决了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0%;新建大中型能源项目139个,14.5万农民从中受益;新绿化村屯10792个,近3年累计绿化村屯21473个,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
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农民生活有了新起色。今年全省又完成150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培训农村300余名中小学校长,招收“村村大学生”1762人;新建乡镇文化站36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级基层服务点428个,修建文化休闲广场326个;已有300多个文化单位与426个乡、村建立了对口联系点,初步形成了“文化下乡网络”和“文化辅导网络”;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0个,培训农村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1.9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84%,佳木斯、鹤岗、绥化3个市均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保障农村低保对象达111.3万人,比上年增7.6万人,发放低保金8.2亿元;第二批农村新型社保试点覆盖28个县(市、区),全省已有三成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完成1008个省级试点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民主文明进程加快,农村社会展现新风尚。各地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注重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今年,全省新建改建“六位一体”活动场所921个;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向村民公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治安环境大为改善,试点村社会治安满意率均在95%以上。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各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开展资金、技术、劳务和农产品营销等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体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217万亩;已有59个县市与71个农场建立了共建关系。合作共建层次进一步提升,共建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全省场县共建农机合作社28个,已有5个乡、59个村实现了整乡整村代耕,共完成跨区作业32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