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通化县棚膜“菜园子”力保“菜篮子”
2010-12-20   来源:互联网   

  【红古王家庄村】14年大棚菜几乎没增加
  在红古区花庄镇王家庄村,村民李玉华夫妇正在自家的温室里摘番瓜,李玉华把番瓜叫西葫芦。“今年的西葫芦不挣钱,地头收购价才6毛,去年菜价好,这个时候1斤西葫芦要卖到1.7-1.8元,今年每斤跌了1元钱,按照这个价格今年要亏本了。”李玉华无奈地将一大筐番瓜背出大棚放在路边等待收番瓜的河南菜贩老张。
  不一会儿,一辆客货车开到了地头,菜贩老张从车上跳了下来,“温棚太多,天气太好,今年的菜价就高不了!”老张给李玉华的收购价是0.6元/斤,在过秤的过程中,老张道出了菜价低的理由。
  “兰州的温棚多吗?”记者问道。“兰州不多,但周边地区很多,现在白银水川、临洮、靖远、武威大棚菜都越来越多,产量远比红古的大。”
  谈起红古区对兰州“菜篮子”的贡献,老张认为红古的菜与兰州周边的临洮、靖远、武威相比较已没有什么竞争优势,而且红古的大棚蔬菜产量只能满足就近的海石湾、窑街和民和县的需求。
  走访中,王家庄村的菜农普遍认为,自1996年全区大量推广包括大棚蔬菜和日光温室在内的设施农业以来,王家庄村的设施农业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增加。
  【皋兰和平村】大棚菜发展15年未上规模
  在皋兰县黑石川乡和平村老张的蔬菜大棚里,黄瓜秧长势喜人,但是老张的脸上却没有笑容。
  “听说张苏滩市场上武威的黄瓜1斤批发价是7毛钱,如果按照这个价我们今年就白忙活了,因为我们1斤黄瓜的成本价就是1块钱。”老张的心里有一把算盘,他之所以还坚持种大棚蔬菜,原因是他的菜都是由他自己直销的。山字石菜市场和榆中街早市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他所担心的是既然武威的黄瓜批发价1斤才7毛钱,那么零售市场上的价格就有可能在每斤1元左右,如果是那样他今年就白辛苦了。“如果在早市上每斤能卖一块二三也行,这个大棚的黄瓜就能挣个三四千元。”
  老张和老伴有一儿一女,儿子读了中专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儿子不愿意种菜,老张只好勒紧腰带花了3万多元给儿子买了一辆小面包车,平时让儿子跑跑运输,瓜熟了再拉菜到兰州去卖。
  “1995年,我们和平村和白银的靖远北湾是一起发展大棚蔬菜的,但现在我们没有形成规模,人家北湾早成了蔬菜基地。”老张无奈地说道。成本高、缺水,在没有人来收菜的情况下,老张一家小心翼翼地种菜,自产自销还要担赔本的风险。这是皋兰县大棚蔬菜发展缓慢的一个缩影。
  【榆中骆驼巷村】成本高一年挣不了几个钱
  在榆中县来紫堡乡骆驼巷村,施老汉正在整理用来为大棚保温的草帘。“我们家的黄瓜个个‘顶花带刺’,味道比外地的黄瓜好吃。”老施对自家的黄瓜很有信心。“种大棚蔬菜卖价还是要碰运气的,有好价钱了我们也就收入好一些。今年就明显不如去年,10月初的时候还能卖上好价钱,现在价跌得厉害,1斤黄瓜收购价八九毛钱。”看到这么好的黄瓜才卖这样的价钱,老施的笑容没了。
  老施告诉记者:“我们这大棚是1995年建的,都快15年了,这大棚的塑料是一年更换一次,现在的棚膜还得1000块钱左右,一卷草席26元,要50个的话还得1300块钱。成本这么高,到农民手里也就挣不了几个钱了。”“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种菜了,都到附近的钢厂打工去了,现在种菜的人也少了,这些年大棚的数量没有增加,甚至还减少了几棚。”老施无奈地说道。“种大棚菜的都是40岁以上的人,如果我没有供学生我也不种了。”另一姓张的村民接着说。本报首席记者石玉龙记者范海瑞实习生王丽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8449-1.html

标签:农机 力保 菜园子

上一篇:农业部现代农业装备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下一篇:寒风骤起吹破千亩鱼虾大棚,越冬渔业生产受“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