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20天的紧张施工,宁波奉化市第一个杨梅大棚在锦屏街道西圃村范士坤的杨梅山上建成,完成覆膜这道工序后,他的20棵杨梅树就能住进“温室”。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范士坤的杨梅大棚。这座大棚在杨梅山就地建造,占地1500平方米,呈上下两层梯形结构,总投资10万元。大棚的主体结构全部用毛竹搭建,总共用竹4万多公斤。大棚里共有20棵杨梅树,为了方便采摘,范士坤还在每棵树的四周搭起了毛竹梯子。
范士坤是锦屏街道西圃村人,是全国绿色小康户、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种植杨梅已有20多年时间,现有杨梅树100多棵,是远近闻名的种植专业户。今年上半年,他去台州温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杨梅种植户为杨梅树建起了温室大棚,不仅使杨梅提前上市,而且能对杨梅树进行更科学的管理。
12月4日,范士坤开始搭建杨梅大棚。在奉化市林特总站的技术指导下,他在大棚内移种了一棵雄杨梅树,解决了温室内花粉授粉问题,并通过开活动天窗的办法,实现大棚室温控制。据介绍,温室大棚能够平均提高温度2-3℃,可以使杨梅提早两周左右上市,价格比普通杨梅每斤提高10元以上。
范士坤说,如果效果明显,他将进一步扩大大棚面积。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范士坤的杨梅大棚。这座大棚在杨梅山就地建造,占地1500平方米,呈上下两层梯形结构,总投资10万元。大棚的主体结构全部用毛竹搭建,总共用竹4万多公斤。大棚里共有20棵杨梅树,为了方便采摘,范士坤还在每棵树的四周搭起了毛竹梯子。
范士坤是锦屏街道西圃村人,是全国绿色小康户、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种植杨梅已有20多年时间,现有杨梅树100多棵,是远近闻名的种植专业户。今年上半年,他去台州温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杨梅种植户为杨梅树建起了温室大棚,不仅使杨梅提前上市,而且能对杨梅树进行更科学的管理。
12月4日,范士坤开始搭建杨梅大棚。在奉化市林特总站的技术指导下,他在大棚内移种了一棵雄杨梅树,解决了温室内花粉授粉问题,并通过开活动天窗的办法,实现大棚室温控制。据介绍,温室大棚能够平均提高温度2-3℃,可以使杨梅提早两周左右上市,价格比普通杨梅每斤提高10元以上。
范士坤说,如果效果明显,他将进一步扩大大棚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