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冬,北方农村天寒地冻,一派萧飒。高平市北部的寺庄镇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一顶顶白色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田间,一眼望不到头;棚内,一垄垄绿色蔬菜“沐浴”着暖湿的气流,青翠欲滴、生机盎然;一辆辆农用车满载黄瓜、西红柿、辣椒、西葫芦等各种新鲜蔬菜,运往各大批发市场……
在高平市康乐街蔬菜批发市场,记者欣喜地看到,一车车刚刚上市的鲜菜就被陵川、长子、沁水等周边地区的批发商一抢而空,一沓沓崭新的票子装进了菜农的兜中。据粗略统计,这个批发市场,每天可销售鲜菜16万公斤,交易额达25.6万余元,年交易量5800万公斤,年交易额9300万元。
近年来,高平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不懈实施“菜篮子”工程。目前,该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建成温室大棚7000栋,蔬菜年产量达1.2亿公斤,生产总值2.3亿元,带动农民稳定就业1.2万人,跨入了“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建好“菜园子”
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园区连片建设、生态循环利用,打造一流蔬菜生产基地,市民吃上“新鲜菜”,农民找到发展新路子
11月初,全国、全省的蔬菜平均价格一路上涨,高平市也不例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种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均在1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0%之多。对此,陈大妈深有感触:“前段时间菜价太高,幸好政府及时出手,这几天降了。现在市场的蔬菜品种多,也很新鲜。”陈大妈不知道的是,是因为有了“菜园子”的生机勃勃,才使得“菜篮子”物美价廉。
近几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基地,作为“菜篮子”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规划上予以科学安排,广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靠前指挥,帮助农民搭棚、覆膜、保苗,涉农部门给农户传经验、送菜苗,解决资金、技术、生产服务难题,设施农业逐步进入发展快、面积广、品种多的新天地。
政策倾斜。从1997年以来,高平市开始对新建温室大棚进行补助,由初期的每新建一栋温室大棚补助500元,逐步增加到1000元、2000元。为了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2008年,高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新建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每栋分别补助5000元和2000元,对园区配套建设的水利设施和聘请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给予相应补助。2009年,高平市遭遇持续旱灾后,市财政加大补贴力度,对新建日光温室每栋补助7000元,对新建春秋大棚每栋补助3000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温室大棚的热情,全年新建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2100余栋,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大棚建设任务。今年,高平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日光温室的补助标准调高到1万元,范围扩大到连片发展、贷款贴息、技术培训、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乡镇也给予了广大农户极为优惠的政策。马村镇规定每建10栋以上日光温室每栋补助1万元,以此类推50栋以上每栋补助5万元;寺庄镇每栋春秋大棚除市里补助的3000元外,另外补助2000元,全镇仅2009年新建大棚1080栋。三年来,高平市市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调动社会资金3.2亿元,建设蔬菜大棚5780栋,蔬菜总产量达30万吨。
园区连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扶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环境适宜、交通便利的寺庄、河西、建宁等乡镇,连片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园区。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合理利用资源,把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设施农业。整合水利、农机、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资金,集中用于园区水、电、路等设施配套。引导社会资金、煤炭积累资金投入“百矿百园”建设。通过园区连片发展,实现了设施农业的规模扩张。绿源科技示范园区是一个集科研、生产、试验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由大学生创业园、科普星火学校和试验示范基地三部分组成,先后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60多个、苗木新品种200多个,成为高平市引进、试验、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孵化器”。寺庄镇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园区“十里万亩五千栋”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完成各类大棚建设2010栋,年生产蔬菜2000余万公斤,建设了1000吨蔬菜储存恒温库,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目前,高平市累计建成凯永、金田、金泉等各类农业园区27个,其中100亩以上22个,1000亩以上3个,园区生产总产值达到2.05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农业园区的连片建设,全程引领设施农业大手笔进军“菜园子”的开发和延伸。
生态循环。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饲养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高平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大力扶持生猪产业,五年共建成千头以上规模猪场246个,其中万头以上猪场16个,规模养猪比重达到80%以上。今年生猪出栏可达到150万头,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涌现出“华康”、“正易”、“凯永”等一批生猪品牌,形成了寺庄、南城、米山、永录、河西、马村六大生猪产业区。同时,江苏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冷鲜肉加工项目的引进和投产,为壮大“菜篮子”、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高平市充分发挥生猪大县的优势,以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为契机,大力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依托生猪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凯永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以沼气为纽带,建成了集规模养殖、设施种植、种苗繁育、有机配肥、加工冷藏、科技服务、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每年可提供种猪2万头、商品猪3万头,生产绿色蔬菜200万公斤,提供种苗2400万株,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华康猪业依托大型沼气站,采用“猪-沼-菜”循环模式,建设春秋大棚200多栋,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200余亩。
搭好“菜摊子”
通过市场建设、订单生产、价格监控,打造“无缝隙”的中间流通环节,市民吃上“经济菜”,农民鼓了“钱袋子”
“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连着农村的繁荣稳定,一头连着物价指数,连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两头都是大民生。
在高平市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记者向一位卖菜的摊主详细了解了蔬菜的流通过程。“蔬菜从农户手里进入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商手里,最后摆到市场摊位上和超市货架上。这是一般的销售过程,中间当然会加上流通成本。如果是外地蔬菜的话,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价格更贵。”
这几年,高平市坚持民生为先,一手扶持生产,一手保障供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蔬菜流通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一方面降低菜价方便市民,一方面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为了全力搭好“菜摊子”,高平市不断加大蔬菜市场的建设改造力度,先后建成了城东、建宁、河西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了一批乡村、社区蔬菜销售网点。即将投入使用的店上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总投资7000万元,总建筑面积44250平方米,建成后可拥有350个交易摊位、100个仓库,提供400个就业岗位,年交易量可达3000万公斤,交易额可达8000万元,将成为高平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集散地。与此同时,高平市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蔬菜产销对接,引导超市直接从农户手里进购蔬菜,减少了流通成本。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切实减少产运销中间环节,高平市积极发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蔬菜订单销售、订单生产,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高平市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0个,2.4万农民进入产业链条,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1月份以来,为了有效缓解“蔬菜贵”的问题,高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稳控措施。一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40个定点监测单位,对以粮油肉蛋菜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全方位的日监测,并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发布价格,合理引导消费预期。成立应对和处置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领导组,出台了启动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市场价格监督检查预警方案。二是进行提醒告诫。向各经营户发放了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稳定市场物价的提醒告诫函,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发布,积极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进行诚信经营。三是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市区主要商品价格检查工作领导组,分片分点对农副食品生产、收购和流通环节,包括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粮油加工企业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市场上出现的相互串通、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批发、零售环节的信息透明起来,有效地平抑了蔬菜市场价格,市民满意度明显回升。
一系列措施使得一度波动的“菜篮子”,慢慢地平稳了下来。据物价部门上周五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与10月底价格相比,高平市蔬菜价格快速回落,降幅达10%,下降幅度最大的六个品种分别是大白菜、豆角、大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降幅分别为28.57%、27.78%、21.33%、20%、19.05%、16.67%。
端好“菜盘子”
通过标准化生产、优质化推广、科技化服务,实施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机制,市民吃上了“放心菜”,农民增收路更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菜篮子”丰富充盈、物美价廉,还要确保菜能够端上餐桌,让市民吃得放心。对此,高平市严把蔬菜质量安全关,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和蔬菜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菜园子有了一定规模后,出现了一些低质蔬菜销售不畅,价格低和“卖难”问题,高平市大力调整蔬菜生产结构,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提出了不与人家比品种数量和种植规模,比无公害,比科技含量的新目标。为此,高平市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省蔬菜研究所合作,选择在无污染、水源丰富、光源充足、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的寺庄、河西等地建立蔬菜高科技园区,大力推行设施农业“猪-沼-菜”循环发展模式,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粪肥利用方式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不良习惯,从源头上杜绝了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污染问题。
今年以来,该市还先后制订出台了西红柿、西葫芦、辣椒、黄瓜、茄子等5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地方标准,大力规范和普及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和商品质量标准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积极推广高效无毒、无残留生物农药,提高蔬菜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紧紧围绕标准化和无公害,开展“三品”认证,注册“长平”、“金田”、“金泉”等无公害蔬菜品牌,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十二五”期间,高平市温室大棚预计可达到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目前该市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成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高平市还坚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涵养发展“菜篮子”。一是依托各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联姻农业院校、农科院所,每年都聘请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分批对农民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切实解决农户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户管理水平。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推广组培育苗、节水滴灌、反光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广泛应用智能化连栋温室、大跨度无支柱金属桁架结构温室等先进建棚技术和新型建棚材料;试验示范食用菌、油桃、樱桃、葡萄等品种的设施栽培技术,使全市设施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快,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三是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成立了由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蔬菜种植大户为主的市级蔬菜协会,为全市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发展壮大乡村两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努力培育农业科技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在大型农业园区,常年聘请山东师傅驻守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各项服务,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软实力。
按照《高平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0-2015年)》,在未来5年,该市的“菜篮子”将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哪得风景别样新,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一栋栋大棚集中连片形成的“棚海”,已经成为高平广袤农村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从大棚里驶向各大市场和超市,进而端上市民餐桌;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发展,也让高平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市民的“菜篮子”更加新鲜丰盛。
在高平市康乐街蔬菜批发市场,记者欣喜地看到,一车车刚刚上市的鲜菜就被陵川、长子、沁水等周边地区的批发商一抢而空,一沓沓崭新的票子装进了菜农的兜中。据粗略统计,这个批发市场,每天可销售鲜菜16万公斤,交易额达25.6万余元,年交易量5800万公斤,年交易额9300万元。
近年来,高平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不懈实施“菜篮子”工程。目前,该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建成温室大棚7000栋,蔬菜年产量达1.2亿公斤,生产总值2.3亿元,带动农民稳定就业1.2万人,跨入了“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建好“菜园子”
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园区连片建设、生态循环利用,打造一流蔬菜生产基地,市民吃上“新鲜菜”,农民找到发展新路子
11月初,全国、全省的蔬菜平均价格一路上涨,高平市也不例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种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均在1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0%之多。对此,陈大妈深有感触:“前段时间菜价太高,幸好政府及时出手,这几天降了。现在市场的蔬菜品种多,也很新鲜。”陈大妈不知道的是,是因为有了“菜园子”的生机勃勃,才使得“菜篮子”物美价廉。
近几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基地,作为“菜篮子”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规划上予以科学安排,广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靠前指挥,帮助农民搭棚、覆膜、保苗,涉农部门给农户传经验、送菜苗,解决资金、技术、生产服务难题,设施农业逐步进入发展快、面积广、品种多的新天地。
政策倾斜。从1997年以来,高平市开始对新建温室大棚进行补助,由初期的每新建一栋温室大棚补助500元,逐步增加到1000元、2000元。为了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2008年,高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新建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每栋分别补助5000元和2000元,对园区配套建设的水利设施和聘请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给予相应补助。2009年,高平市遭遇持续旱灾后,市财政加大补贴力度,对新建日光温室每栋补助7000元,对新建春秋大棚每栋补助3000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温室大棚的热情,全年新建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2100余栋,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大棚建设任务。今年,高平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日光温室的补助标准调高到1万元,范围扩大到连片发展、贷款贴息、技术培训、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乡镇也给予了广大农户极为优惠的政策。马村镇规定每建10栋以上日光温室每栋补助1万元,以此类推50栋以上每栋补助5万元;寺庄镇每栋春秋大棚除市里补助的3000元外,另外补助2000元,全镇仅2009年新建大棚1080栋。三年来,高平市市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调动社会资金3.2亿元,建设蔬菜大棚5780栋,蔬菜总产量达30万吨。
园区连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扶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环境适宜、交通便利的寺庄、河西、建宁等乡镇,连片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园区。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合理利用资源,把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设施农业。整合水利、农机、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资金,集中用于园区水、电、路等设施配套。引导社会资金、煤炭积累资金投入“百矿百园”建设。通过园区连片发展,实现了设施农业的规模扩张。绿源科技示范园区是一个集科研、生产、试验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由大学生创业园、科普星火学校和试验示范基地三部分组成,先后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60多个、苗木新品种200多个,成为高平市引进、试验、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孵化器”。寺庄镇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园区“十里万亩五千栋”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完成各类大棚建设2010栋,年生产蔬菜2000余万公斤,建设了1000吨蔬菜储存恒温库,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目前,高平市累计建成凯永、金田、金泉等各类农业园区27个,其中100亩以上22个,1000亩以上3个,园区生产总产值达到2.05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农业园区的连片建设,全程引领设施农业大手笔进军“菜园子”的开发和延伸。
生态循环。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饲养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高平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大力扶持生猪产业,五年共建成千头以上规模猪场246个,其中万头以上猪场16个,规模养猪比重达到80%以上。今年生猪出栏可达到150万头,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涌现出“华康”、“正易”、“凯永”等一批生猪品牌,形成了寺庄、南城、米山、永录、河西、马村六大生猪产业区。同时,江苏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冷鲜肉加工项目的引进和投产,为壮大“菜篮子”、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高平市充分发挥生猪大县的优势,以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为契机,大力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依托生猪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凯永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以沼气为纽带,建成了集规模养殖、设施种植、种苗繁育、有机配肥、加工冷藏、科技服务、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每年可提供种猪2万头、商品猪3万头,生产绿色蔬菜200万公斤,提供种苗2400万株,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华康猪业依托大型沼气站,采用“猪-沼-菜”循环模式,建设春秋大棚200多栋,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200余亩。
搭好“菜摊子”
通过市场建设、订单生产、价格监控,打造“无缝隙”的中间流通环节,市民吃上“经济菜”,农民鼓了“钱袋子”
“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连着农村的繁荣稳定,一头连着物价指数,连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两头都是大民生。
在高平市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记者向一位卖菜的摊主详细了解了蔬菜的流通过程。“蔬菜从农户手里进入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商手里,最后摆到市场摊位上和超市货架上。这是一般的销售过程,中间当然会加上流通成本。如果是外地蔬菜的话,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价格更贵。”
这几年,高平市坚持民生为先,一手扶持生产,一手保障供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蔬菜流通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一方面降低菜价方便市民,一方面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为了全力搭好“菜摊子”,高平市不断加大蔬菜市场的建设改造力度,先后建成了城东、建宁、河西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了一批乡村、社区蔬菜销售网点。即将投入使用的店上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总投资7000万元,总建筑面积44250平方米,建成后可拥有350个交易摊位、100个仓库,提供400个就业岗位,年交易量可达3000万公斤,交易额可达8000万元,将成为高平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集散地。与此同时,高平市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蔬菜产销对接,引导超市直接从农户手里进购蔬菜,减少了流通成本。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切实减少产运销中间环节,高平市积极发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蔬菜订单销售、订单生产,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高平市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0个,2.4万农民进入产业链条,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1月份以来,为了有效缓解“蔬菜贵”的问题,高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稳控措施。一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40个定点监测单位,对以粮油肉蛋菜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全方位的日监测,并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发布价格,合理引导消费预期。成立应对和处置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领导组,出台了启动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市场价格监督检查预警方案。二是进行提醒告诫。向各经营户发放了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稳定市场物价的提醒告诫函,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发布,积极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进行诚信经营。三是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市区主要商品价格检查工作领导组,分片分点对农副食品生产、收购和流通环节,包括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粮油加工企业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市场上出现的相互串通、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批发、零售环节的信息透明起来,有效地平抑了蔬菜市场价格,市民满意度明显回升。
一系列措施使得一度波动的“菜篮子”,慢慢地平稳了下来。据物价部门上周五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与10月底价格相比,高平市蔬菜价格快速回落,降幅达10%,下降幅度最大的六个品种分别是大白菜、豆角、大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降幅分别为28.57%、27.78%、21.33%、20%、19.05%、16.67%。
端好“菜盘子”
通过标准化生产、优质化推广、科技化服务,实施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机制,市民吃上了“放心菜”,农民增收路更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菜篮子”丰富充盈、物美价廉,还要确保菜能够端上餐桌,让市民吃得放心。对此,高平市严把蔬菜质量安全关,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和蔬菜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菜园子有了一定规模后,出现了一些低质蔬菜销售不畅,价格低和“卖难”问题,高平市大力调整蔬菜生产结构,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提出了不与人家比品种数量和种植规模,比无公害,比科技含量的新目标。为此,高平市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省蔬菜研究所合作,选择在无污染、水源丰富、光源充足、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的寺庄、河西等地建立蔬菜高科技园区,大力推行设施农业“猪-沼-菜”循环发展模式,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粪肥利用方式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不良习惯,从源头上杜绝了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污染问题。
今年以来,该市还先后制订出台了西红柿、西葫芦、辣椒、黄瓜、茄子等5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地方标准,大力规范和普及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和商品质量标准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积极推广高效无毒、无残留生物农药,提高蔬菜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紧紧围绕标准化和无公害,开展“三品”认证,注册“长平”、“金田”、“金泉”等无公害蔬菜品牌,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十二五”期间,高平市温室大棚预计可达到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目前该市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成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高平市还坚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涵养发展“菜篮子”。一是依托各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联姻农业院校、农科院所,每年都聘请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分批对农民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切实解决农户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户管理水平。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推广组培育苗、节水滴灌、反光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广泛应用智能化连栋温室、大跨度无支柱金属桁架结构温室等先进建棚技术和新型建棚材料;试验示范食用菌、油桃、樱桃、葡萄等品种的设施栽培技术,使全市设施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快,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三是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成立了由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蔬菜种植大户为主的市级蔬菜协会,为全市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发展壮大乡村两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努力培育农业科技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在大型农业园区,常年聘请山东师傅驻守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各项服务,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软实力。
按照《高平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0-2015年)》,在未来5年,该市的“菜篮子”将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哪得风景别样新,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一栋栋大棚集中连片形成的“棚海”,已经成为高平广袤农村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从大棚里驶向各大市场和超市,进而端上市民餐桌;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发展,也让高平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市民的“菜篮子”更加新鲜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