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山西省全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示范项目现场会在和顺县召开。副省长刘维佳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维佳副省长指出,我们搞513工程抓的是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也是抓农产品加工,农业部门包括工业系统都在抓。作为农机化系统抓这项工作,应当从“4个词8个字”来进行工作定位。第一个是“小型”。主要是通过购机补贴来发展加工机械,比如农村小磨坊、小油坊使用的加工机械,基本特点就是小型。第二个词是“便民”。发展农村小磨坊要讲究布局,不需要四面开花到处结果,要讲究规模效益和有辐射效应,尤其是农民加工米面油,越近越好,越方便越好。第三个词是“省钱”。农民的消费能力一般,小磨坊加工费用正适合于农民,如果做的太完备成本太高,农民反而承受不了。第四个词是“安全”。大家特别关注城市人口的食品安全,其实更应该关注农村的食品安全。现在农村的食品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大量食品在质量上得不到保证,直接危害农民的健康。通过农机系统抓好农产品加工,让老百姓吃上自己生产的原料加工的安全环保健康的食品,这是我们的一个贡献。
刘副省长指出,农机部门抓的农产品加工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为农民生活服务的加工。现在人们对现代农业当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转基因食品尝到了苦头,并深受其害,需要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做到回归自然、回归传统。让米面油加工方式回归自然,不只是简单的回归,而要通过利用农业机械和加工机械实现更科学、更健康的回归。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加工。现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仅充分利用废弃物加工牲畜饲草和新能源,而且在预防焚烧秸秆造成火灾隐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和顺县全县的秸秆综合使用率达到了8成以上,直接与畜牧业联系在一起,并且变废为宝成为新能源,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能源结构都产生了重大作用。三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特色加工。比如对小杂粮、胡麻油这些特色农产品加工,近几年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潜力巨大,效果很好,省很需要这样有特色的加工。另外,红枣烘干等机械不但对农产品起到了保鲜作用,而且对实现农产品增值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后要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优势,大力发展这些有特色的加工机械,不断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
刘副省长强调,今后农机部门要从五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磨坊、油坊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搞一刀切,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村镇可以增大规模,但要尊重农民意愿,尤其是在山区等距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作为全省性的工作部署,不要追求全覆盖,绝对不要搞成形象工程。二是要利用五种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要充分利用农户或专业户、小作坊、合作社、产业基地、工厂化公司化等形式,实现便民省钱安全等特点,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发展。三是确保政策资金扶持、装备技术支持(优势)和产业基地支撑。这是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对全国都有贡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杠杆。这几年农机系统之所以能把农产品加工抓在手上,就是因为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力支持。技术装备支持尤为重要,因为有现代科学技术等因素背景在里面,才能推动农产品加工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基地支撑是基础,比如杂粮小规模加工,要保证质量和效益,既要重视发展解决好生产基地的问题,又要考虑产品销售解决好市场流通问题,一定要把这些工作做到位,让基础更扎实。四是要把农产品加工放在大局中推进。要把农产品加工放在大局中来考虑,统筹设计,整体推进。要把农机部门抓的农村磨坊、油坊与粮食部门的“放心粮油工程”、供销部门的“便民店”结合起来抓,通过农村磨坊、油坊加工生产无污染、安全的米面油,通过进入“放心粮油店”和“便民店”,让农民买上和吃上放心的米面油。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农产品加工就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发展网络,与政府抓的重要工程实现有效对接。五是要积极探索推进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机补贴政策是当前推进农机化工作最有力最好用的一个“杠杆”,但并不是唯一的工作手段,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一个惠民产业来抓,作为“三农”的一个产业来办,只要有了这样高的认识,其他方面工作也跟进配套,才能把农产品加工当作一项产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