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七团种田溉水,职工只需扭动阀门,就可以定时滴水滴肥。新型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引发了六十七团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田取消了渠道,可节约耕地5%;闸阀控制灌溉,使每人管理定额成倍增长;作物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可增产20%左右。
六十七团现有耕地10.2万亩,建设并应用的高新节水滴灌面积达到8.5万亩,占到全团耕地面积的82%,形成了以滴灌为主,喷灌、自压软管灌并行的高效节水模式。
六十七团长年干旱缺水,水土矛盾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近年来,六十七团按照“兵团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探索节水之路,提升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农业技术的配套能力和节水综合效益,使节水灌溉成为农业中的一大亮点。自1998年以来,六十七团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大田地改造成喷灌设施,喷灌节水大量运用,此后又大力运用膜下滴灌技术,农田用水量大为减少。
在采访中,六十七团主管农业的副团长张建国介绍说:“近年来,67党委在现有缺水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这个节水灌溉,现有的水让更大、更多的土地利用起来,从原来的一亩需要600方水的基础上,现在只需要300方左右,全团每年节水上2600多万方水,今后,团场要把节水滴灌普及到苹果、葡萄玉米制种、甜菜等各种作物上,使节水灌溉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9年,六十七团首次在沙土地上试种滴灌小麦350亩,获得成功,单产达607公斤,创下该团小麦栽种史上历史新高。2010年,该团滴灌小麦面积扩种到1.4万,得到职工的认可。同年,六十七团新建3000亩葡萄园区,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当年苗木成活率达到98%,增添了职工建园信心。
每年农作物用水高峰期该团严重缺水,如今走节水型农业之路,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种田增收难的课题。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该团累计投入5600万资金,铺设地埋管道,建设滴灌首部107部,年节水上2千多万方,农田面积由十年前的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2万亩。节水滴灌技术的运用,使全团作物单产大大提高,截止到2010年,全团四大作物棉花、甜菜、小麦、玉米制种均实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其中甜菜自实现膜下滴灌技术后较大田漫灌普通种植模式平均单产增加了1吨左右。
2010年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较往增长31.6%,成为全师双亿团场之一。预计职均收入24160元,增长17.3%,人均收入9000元,增长12.5%。2010年,棉花最高单产达397公斤,小麦最高单产达到604公斤,甜菜最高单产达8.13吨,玉米制种最高单产668.5公斤,作物产值效益呈现番三翻局面。
六连职工王文高兴的说:“现在由于科学的发达,今年种的麦子全部都是使用滴灌,以前的喷灌地,不仅费工费人,浇一次水时间还长,现在改成滴灌以后,百十亩地一天就可以滴完。而且滴水时,人进去关一次,开一次就行了。在滴水期间,可以干好多活。”2010年,王文种了280亩麦子和120亩棉花,因为滴灌技术产量提高很多,两项收入加起来挣了二十四五万元。
随着节水滴灌的推广使用,这些年,六十七团有上万亩荒漠盐碱地、弃荒地被改造成了良田。走进六十七团小麦地,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管与翠绿的冬麦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节水率较之使用普通方法提高了10个百分点。膜下滴灌让职工的劳动量大大减少,需要灌水时,只要打开闸门,它就能自动帮你把水浇好,既省时、省力又省心。
如今,加快节水滴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已成为全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六十七团在农田灌溉中大力使用高科技农业灌溉新技术,科学种田,走出了一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节水灌溉新路子。
六十七团现有耕地10.2万亩,建设并应用的高新节水滴灌面积达到8.5万亩,占到全团耕地面积的82%,形成了以滴灌为主,喷灌、自压软管灌并行的高效节水模式。
六十七团长年干旱缺水,水土矛盾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近年来,六十七团按照“兵团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探索节水之路,提升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农业技术的配套能力和节水综合效益,使节水灌溉成为农业中的一大亮点。自1998年以来,六十七团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大田地改造成喷灌设施,喷灌节水大量运用,此后又大力运用膜下滴灌技术,农田用水量大为减少。
在采访中,六十七团主管农业的副团长张建国介绍说:“近年来,67党委在现有缺水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这个节水灌溉,现有的水让更大、更多的土地利用起来,从原来的一亩需要600方水的基础上,现在只需要300方左右,全团每年节水上2600多万方水,今后,团场要把节水滴灌普及到苹果、葡萄玉米制种、甜菜等各种作物上,使节水灌溉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9年,六十七团首次在沙土地上试种滴灌小麦350亩,获得成功,单产达607公斤,创下该团小麦栽种史上历史新高。2010年,该团滴灌小麦面积扩种到1.4万,得到职工的认可。同年,六十七团新建3000亩葡萄园区,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当年苗木成活率达到98%,增添了职工建园信心。
每年农作物用水高峰期该团严重缺水,如今走节水型农业之路,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种田增收难的课题。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该团累计投入5600万资金,铺设地埋管道,建设滴灌首部107部,年节水上2千多万方,农田面积由十年前的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2万亩。节水滴灌技术的运用,使全团作物单产大大提高,截止到2010年,全团四大作物棉花、甜菜、小麦、玉米制种均实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其中甜菜自实现膜下滴灌技术后较大田漫灌普通种植模式平均单产增加了1吨左右。
2010年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较往增长31.6%,成为全师双亿团场之一。预计职均收入24160元,增长17.3%,人均收入9000元,增长12.5%。2010年,棉花最高单产达397公斤,小麦最高单产达到604公斤,甜菜最高单产达8.13吨,玉米制种最高单产668.5公斤,作物产值效益呈现番三翻局面。
六连职工王文高兴的说:“现在由于科学的发达,今年种的麦子全部都是使用滴灌,以前的喷灌地,不仅费工费人,浇一次水时间还长,现在改成滴灌以后,百十亩地一天就可以滴完。而且滴水时,人进去关一次,开一次就行了。在滴水期间,可以干好多活。”2010年,王文种了280亩麦子和120亩棉花,因为滴灌技术产量提高很多,两项收入加起来挣了二十四五万元。
随着节水滴灌的推广使用,这些年,六十七团有上万亩荒漠盐碱地、弃荒地被改造成了良田。走进六十七团小麦地,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管与翠绿的冬麦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节水率较之使用普通方法提高了10个百分点。膜下滴灌让职工的劳动量大大减少,需要灌水时,只要打开闸门,它就能自动帮你把水浇好,既省时、省力又省心。
如今,加快节水滴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已成为全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六十七团在农田灌溉中大力使用高科技农业灌溉新技术,科学种田,走出了一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节水灌溉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