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大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实现全面小康,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关键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调整。借鉴外地成功实践,结合大庆农村发展实际,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必须把棚室经济作为突破口,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打牢支撑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的产业基础。
为什么加快发展棚室经济
棚室经济是以棚室生产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优化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而形成的现代农业形式和生产方式,广泛运用于蔬菜种植、花卉栽培、果树生产、林木育苗、畜禽养殖等领域。我国棚室经济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各地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山东寿光等典型代表。大庆棚室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棚室经济的重大现实意义。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一是推动耕地产出由相对低效向高效转变。发展棚室经济可以实现耕地集约高效利用。据初步测算,冷棚平均亩收益是粮食作物的10倍、暖棚可以达到30倍以上,相较于大田种植,棚室经济效益优势巨大。二是推动生产方式由相对粗放向精细转变。棚室经济便于推行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节能化生产,有利于统一标准、整合品牌、抢占市场。三是推动经营模式由相对独立向有机融合转变。棚室经济是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棚室基地是第一车间、加工企业是第二车间,再经由物流平台进入市场,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无缝对接,让田地变车间、农民变工人。四是劳动强度由高负荷向低负荷转变。棚室经济使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生产环境更舒适,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一是有利于优化种植结构。棚室适于发展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各种特色品业,可以有效改变我市相对单一的农产品结构、提升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有利于丰富土地利用结构。棚室经济能够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中经营,同时通过技术改良,盐碱地、废弃地、荒漠化草原等也可以变废为宝。三是有利于调整生产时间结构。我市位于北纬43度以北,大田每年只能产出一季,而棚室经济不受季节影响,可以实现两季甚至多季种植,既提高了耕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又让农民从多季空闲变为四季生产。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把握我市农业阶段特征的现实选择。当前,大庆农村经济社会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畜牧业半壁江山地位已经巩固,但客观分析“三农”工作,土地综合收益和劳动生产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要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巩固提升传统种植和畜牧养殖的同时,开辟“第三战场”。棚室经济作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价格波动较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而且各县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是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的最佳选择。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惠及城乡群众的富民工程。一是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以大同区为例,在仅占总播种面积8%的情况下,蔬菜(棚室)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可达元左右,农民建完棚室后2―3年即可收回成本。农民不离土不离乡,收入就可大幅增加。二是可以拉动城乡就业,棚室经济是一业兴百业旺的中轴产业,能够有效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催生基地物流、包装保鲜等生产性服务业,牵动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快速发展,从而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初步测算,一个棚室可带动3―5个城乡劳动力就业创收。三是可以降低市民生活成本,我市每年蔬菜外购量占消费总量一半以上,反季节蔬菜大部分依靠从山东、河北等地输入。通过壮大棚室蔬菜产业,实现本地供应,可以大幅减少运输等成本,真正让大庆市民花更少的钱吃更好的菜。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抢抓发展机遇的科学决策。一是宏观政策有利。中央、省委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国家出台《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省委深入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建设,为争取项目、资金创造了空间。二是基础更加坚实。全市棚室已达到4.8万亩,100栋以上规模的棚室园区54个,初步形成了大同区、杏树岗镇、福兴乡、春雷农场、长青林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果蔬基地。三是发展前景广阔。人民消费观念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新鲜、安全、优质果蔬成为消费时尚,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正当其时。
市委提出,今年及未来几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统筹抓“双十工程”、重点抓棚室经济、继续抓基础建设。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棚室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重大战略,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发展棚室经济的各项部署上来,全力推动棚室经济快速发展壮大。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重点干什么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谋划,以工厂化模式抓推进,牢牢把握关键环节,加快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用两年时间,把大庆建成国内一流、东北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基地。
(一)突出规划引领。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出发,做好全市棚室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做优基地、园区区域布局规划,做细品业开发规划和棚室开发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服务、市场物流等专项规划,以规划的执行落实确保棚室经济科学高效推进。到专做打包饭的白菜,一斤可以卖到元钱摄/记者周术深2013年全市棚室总量达到30万栋、产量达到25亿公斤,棚室经济步入生产快速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稳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科学谋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规模经营、适度调控,构建“四纵两横”总体布局。“四纵”,即东干线、大广高速、萨大路、西干线;“两横”,即大齐路(g10国道)、让杜路。着力建设“4个产业带”,沿东干线、大齐路建设草莓、香瓜产业带,沿萨大路建设生姜、提子产业带,沿西干线建设旅游观光产业带,沿大齐路、让杜路建设冬季果菜、食用菌产业带;着力建设“7个特色基地”,即大同10万亩青提生产基地、林甸四季青万亩温泉果菜生产基地、杜尔伯特连环湖万亩旅游观光采摘基地、让胡路城市乡村休闲养生基地、萨尔图春雷农场食用菌生产基地、肇州生态循环示范基地、肇源特色果蔬出口加工基地;着力建设“60个千亩园区”,即八井子乡、高台子镇、祝三乡、红骥牧场、银浪牧场、杏树岗镇、龙凤镇、福兴乡、花园乡、一心乡、肇源镇等60个千亩园区。
(三)建好基础设施。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引导农民采取串地、租赁、反租倒包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保证棚室用地规模,最大限度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棚室园区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设施建设,规范农械、农药销售服务,提供优质、快速、安全的果蔬种植投入品。按照“五化一畅”要求建设园区,提高看护房层次标准,快速聚集农民入园。对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园区,同步建设购物网点等服务设施,提升园区综合功能。
(四)强化龙头带动。深入开展农业项目招商,下功夫引进果蔬保鲜、加工、流通、销售等战略龙头企业,强化分拣清洗、分等分级、整理包装、速冻保鲜、储藏运输等服务配套,提高初级加工水平。充分利用新鲜果蔬进行酿造、罐装、烘干、腌酱加工,推进多级加工、精细加工。深入寻求与国内外权威机构、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建设育苗育种企业,改进果蔬品种、品质,提升棚室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五)构筑品牌优势。坚持突出特色、错季发展,加快名、优、新、特品种引进和推广,重点培育北国提子、棚室生姜、出口番茄、食用菌、香瓜等果蔬品牌,实现品种多样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精心创意谋划,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打造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推介,适时适地组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扩大品牌、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
(六)搞活市场营销。规划建设大庆蔬菜交易配送中心,加快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在主要产销地新建批发市场,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成立果蔬销售公司,促进果蔬产品进入大流通领域。在市区统筹规划100个社区蔬菜直销点,鼓励果蔬产品直接上市销售。支持连锁超市与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加强学校、酒店、大企业与批发市场、合作社的直销联系,提高产销对接的流通比重。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外埠市场,组建运销联合体,在外设立果蔬销售公司,保障“绿色通道”无障碍通行。
(七)加强质量监管。坚持“市建中心、县区建站、园区建检测点”原则,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检测项目,加强棚室果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果菜市场准入制度,抓好营养液、肥料、农药残留量控制,严把检测关口,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探索引进物联网技术,建立可追溯系统,对经检测不合格的果菜产品严格追溯、查处,确保果蔬质量安全。
(八)拓展综合服务。依托北国农网门户网站群,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屯四级农业信息工作网络,提供产业发展、棚室生产和供求及价格等信息。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功能,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利用短信、科普宣传片等形式,指导生产、经营、消费行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开发“大庆农副产品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现代农副产品交易信息平台,推动农副产品流通现代化与信息化。大力发展各种合作组织,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购销、劳务等方面问题。
为什么加快发展棚室经济
棚室经济是以棚室生产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优化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而形成的现代农业形式和生产方式,广泛运用于蔬菜种植、花卉栽培、果树生产、林木育苗、畜禽养殖等领域。我国棚室经济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各地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山东寿光等典型代表。大庆棚室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棚室经济的重大现实意义。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一是推动耕地产出由相对低效向高效转变。发展棚室经济可以实现耕地集约高效利用。据初步测算,冷棚平均亩收益是粮食作物的10倍、暖棚可以达到30倍以上,相较于大田种植,棚室经济效益优势巨大。二是推动生产方式由相对粗放向精细转变。棚室经济便于推行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节能化生产,有利于统一标准、整合品牌、抢占市场。三是推动经营模式由相对独立向有机融合转变。棚室经济是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棚室基地是第一车间、加工企业是第二车间,再经由物流平台进入市场,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无缝对接,让田地变车间、农民变工人。四是劳动强度由高负荷向低负荷转变。棚室经济使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生产环境更舒适,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一是有利于优化种植结构。棚室适于发展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各种特色品业,可以有效改变我市相对单一的农产品结构、提升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有利于丰富土地利用结构。棚室经济能够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中经营,同时通过技术改良,盐碱地、废弃地、荒漠化草原等也可以变废为宝。三是有利于调整生产时间结构。我市位于北纬43度以北,大田每年只能产出一季,而棚室经济不受季节影响,可以实现两季甚至多季种植,既提高了耕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又让农民从多季空闲变为四季生产。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把握我市农业阶段特征的现实选择。当前,大庆农村经济社会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畜牧业半壁江山地位已经巩固,但客观分析“三农”工作,土地综合收益和劳动生产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要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巩固提升传统种植和畜牧养殖的同时,开辟“第三战场”。棚室经济作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价格波动较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而且各县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是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的最佳选择。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惠及城乡群众的富民工程。一是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以大同区为例,在仅占总播种面积8%的情况下,蔬菜(棚室)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可达元左右,农民建完棚室后2―3年即可收回成本。农民不离土不离乡,收入就可大幅增加。二是可以拉动城乡就业,棚室经济是一业兴百业旺的中轴产业,能够有效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催生基地物流、包装保鲜等生产性服务业,牵动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快速发展,从而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初步测算,一个棚室可带动3―5个城乡劳动力就业创收。三是可以降低市民生活成本,我市每年蔬菜外购量占消费总量一半以上,反季节蔬菜大部分依靠从山东、河北等地输入。通过壮大棚室蔬菜产业,实现本地供应,可以大幅减少运输等成本,真正让大庆市民花更少的钱吃更好的菜。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是抢抓发展机遇的科学决策。一是宏观政策有利。中央、省委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国家出台《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省委深入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建设,为争取项目、资金创造了空间。二是基础更加坚实。全市棚室已达到4.8万亩,100栋以上规模的棚室园区54个,初步形成了大同区、杏树岗镇、福兴乡、春雷农场、长青林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果蔬基地。三是发展前景广阔。人民消费观念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新鲜、安全、优质果蔬成为消费时尚,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正当其时。
市委提出,今年及未来几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统筹抓“双十工程”、重点抓棚室经济、继续抓基础建设。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棚室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重大战略,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发展棚室经济的各项部署上来,全力推动棚室经济快速发展壮大。
加快发展棚室经济重点干什么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谋划,以工厂化模式抓推进,牢牢把握关键环节,加快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用两年时间,把大庆建成国内一流、东北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基地。
(一)突出规划引领。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出发,做好全市棚室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做优基地、园区区域布局规划,做细品业开发规划和棚室开发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服务、市场物流等专项规划,以规划的执行落实确保棚室经济科学高效推进。到专做打包饭的白菜,一斤可以卖到元钱摄/记者周术深2013年全市棚室总量达到30万栋、产量达到25亿公斤,棚室经济步入生产快速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稳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科学谋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规模经营、适度调控,构建“四纵两横”总体布局。“四纵”,即东干线、大广高速、萨大路、西干线;“两横”,即大齐路(g10国道)、让杜路。着力建设“4个产业带”,沿东干线、大齐路建设草莓、香瓜产业带,沿萨大路建设生姜、提子产业带,沿西干线建设旅游观光产业带,沿大齐路、让杜路建设冬季果菜、食用菌产业带;着力建设“7个特色基地”,即大同10万亩青提生产基地、林甸四季青万亩温泉果菜生产基地、杜尔伯特连环湖万亩旅游观光采摘基地、让胡路城市乡村休闲养生基地、萨尔图春雷农场食用菌生产基地、肇州生态循环示范基地、肇源特色果蔬出口加工基地;着力建设“60个千亩园区”,即八井子乡、高台子镇、祝三乡、红骥牧场、银浪牧场、杏树岗镇、龙凤镇、福兴乡、花园乡、一心乡、肇源镇等60个千亩园区。
(三)建好基础设施。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引导农民采取串地、租赁、反租倒包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保证棚室用地规模,最大限度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棚室园区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设施建设,规范农械、农药销售服务,提供优质、快速、安全的果蔬种植投入品。按照“五化一畅”要求建设园区,提高看护房层次标准,快速聚集农民入园。对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园区,同步建设购物网点等服务设施,提升园区综合功能。
(四)强化龙头带动。深入开展农业项目招商,下功夫引进果蔬保鲜、加工、流通、销售等战略龙头企业,强化分拣清洗、分等分级、整理包装、速冻保鲜、储藏运输等服务配套,提高初级加工水平。充分利用新鲜果蔬进行酿造、罐装、烘干、腌酱加工,推进多级加工、精细加工。深入寻求与国内外权威机构、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建设育苗育种企业,改进果蔬品种、品质,提升棚室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五)构筑品牌优势。坚持突出特色、错季发展,加快名、优、新、特品种引进和推广,重点培育北国提子、棚室生姜、出口番茄、食用菌、香瓜等果蔬品牌,实现品种多样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精心创意谋划,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打造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推介,适时适地组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扩大品牌、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
(六)搞活市场营销。规划建设大庆蔬菜交易配送中心,加快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在主要产销地新建批发市场,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成立果蔬销售公司,促进果蔬产品进入大流通领域。在市区统筹规划100个社区蔬菜直销点,鼓励果蔬产品直接上市销售。支持连锁超市与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加强学校、酒店、大企业与批发市场、合作社的直销联系,提高产销对接的流通比重。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外埠市场,组建运销联合体,在外设立果蔬销售公司,保障“绿色通道”无障碍通行。
(七)加强质量监管。坚持“市建中心、县区建站、园区建检测点”原则,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检测项目,加强棚室果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果菜市场准入制度,抓好营养液、肥料、农药残留量控制,严把检测关口,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探索引进物联网技术,建立可追溯系统,对经检测不合格的果菜产品严格追溯、查处,确保果蔬质量安全。
(八)拓展综合服务。依托北国农网门户网站群,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屯四级农业信息工作网络,提供产业发展、棚室生产和供求及价格等信息。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功能,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利用短信、科普宣传片等形式,指导生产、经营、消费行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开发“大庆农副产品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现代农副产品交易信息平台,推动农副产品流通现代化与信息化。大力发展各种合作组织,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购销、劳务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