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塑钢温室特色产业的奠基石
2011-01-14   来源:赤峰市人民政府   

  2010年,赤峰市松山区把握国家对购置农业机械实行补贴政策的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兴机富民”主题,切实开展农机化工作,在积极落实国家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农机经营体制管理,深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购置补贴资金取得了新进展。2010年松山区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80万元,自治区专项用于保护性耕作机械累加补贴资金25万元,补贴农机具3844台,受益农户1260户。其中补贴动力机械240台,农机具3604台,用于设施农业补贴资金431.015万元。为了落实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完成购机补贴任务,确保农民受益,松山区成立专门组织,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阳光操作,通过采取网上报名、现场办公签订购机合同、办理购机手续、入户一站式等方式,投资20000元开通了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网站,为农民购机提供更便捷服务。同时,针对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和补贴机具种类的扩大,松山区耕作类机械得到了迅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总动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2010年,松山区农机局在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和大西牛村各抓1000亩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一处,总面积2000亩,使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又有新突破。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松山区农机局通过农机购置补贴为650个种植户补贴大棚卷帘机650台,大棚棉被150000平方米,落实补贴资金235万元,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机经营体制呈现新突破。以村委会为依托,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在推进农业经营体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2009年,松山区分别在太平地镇、哈拉道口镇实现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试点10000亩。2010年,松山区农机局帮助实施村完善分配办法,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逐步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并在太平地镇碱洼子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哈拉道口镇郎君哈拉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抓了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3500亩,帮助合作社协调启动资金100万元,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所需机具,保证了土地流转经营顺利实施,使示范村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了“四化”,即水利灌溉自动化、种植经营规模化、技术模式标准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同时,还在夏家店乡开展了山区土地流转示范园区一处,总面积900亩,为实施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进行了有效探索。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改良土壤性质、加强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效途径。松山区以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为典型,进一步规范监测方法,合理选择旱情监测点,认真整理好监测数据,搞好监测分析,科学评价保护性耕作保墒抗旱作业机理和效果,抓好与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和区农机推广站共同合作的保护性耕作少耕除草项目推广工作,组织举办了玉米机收演示会以及保护性耕作机具现场会,为实现玉米机收机械化收获机具选型提供平台。2010年,共完成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30万亩,比上一年增加3万亩,占农村玉米水浇地种植面积的30%。
  截至目前,松山区共完成机耕面积168万亩,机械深施化肥86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5万亩,机械深松48万亩,秸秆根茬还田27万亩,机械打草2万吨,机械化收获27万亩(其中玉米机收7万亩),保护性耕作30万亩;共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500多人,复训拖拉机驾驶员3800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及农民8000人次,并检验合格拖拉机4420台,专项整治黑车510台,治理无证驾驶操作人员451人,检查隐患排查单位20个,车辆6200台次,作业场所265个,排查安全隐患269处,治理率达100%,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配合工商部门在3・15和秋季打假行动中,查获假冒伪劣农机产品115台(件),总价值23万元,检查企业47个,整顿市场1个,受理投诉案件2件,挽回经济损失45000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8046-1.html

标签:农机 奠基石 产业 特色

上一篇:信阳市商城县开展扶桑绵粉蚧疫情调查工作
下一篇:小花朵成就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