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日前,甘肃省农机局局长刘聚才在接受采访时称,这五年是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上硕果累累、精彩纷呈的辉煌五年。在农业部大力支持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农牧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甘肃省农机部门上下团结,紧紧抓住中央重视“三农”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总结起来体现为五大亮点。
农业装备实力显着增强
甘肃省农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深入贯彻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生产所急需的重点装备,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关键环节机械化装备攻关取得突破,农业机械化领域不断拓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以支撑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农业装备体系初步形成。五年间,全省农机总动力先后迈上1500万、1600万、1800万和1900万千瓦四个台阶,农业机械总值由90亿元增长到126亿元左右,年均分别增长6.8%和7.0%,总量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39倍和1.4倍;百亩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7.5千瓦增长到37.5千瓦,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农机化水平显着提升
这五年,甘肃省农机部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在所有方面全面推进,而要围绕甘肃省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区分轻重缓急、有先有后、有所侧重地推动农机化发展,毫不动摇地紧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不放松,集中力量抓好玉米和马铃薯生产机具的示范推广,主攻玉米机械化收获和马铃薯种收机械化,积极推进草食畜牧业机械化,主要作物和特色产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五年来,全省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先后攀上了28.49%、29.56%、30.54%、32.77%、34.2%五个台阶,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机化投入显着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机械化投入大幅增加,超过了“七五”、“八五”、“十五”农机化投入的总和,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化投入增长最快、投入最多的历史时期,为甘肃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政策推力。通过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甘肃省农机部门农机化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累计争取各类农业机械化科技项目120多项,争取各类农业机械化科技投入53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普及应用。
农机化亮点纷呈
甘肃省农机部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势利导,形成了一大批有甘肃特色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使得诸如保护性耕作、全膜双垄沟播、灌区高效节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油菜收获、中药材收获、设施农业、废膜捡拾回收利用等大批新技术得以加快普及推广应用。马铃薯种收机械化和玉米机收取得突破,2010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收获面积达到259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25.9%;玉米机收面积达到59.5万亩,机收水平达到6.1%;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全省37.8%的连栋温室配备了自动卷帘机,9%的日光温室配备了自动卷帘机,仅2010年补贴投放9495台套,占日光温室2%。
农机化发展环境得到显着改善
甘肃省人大在2006年颁布实施了新的《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形成了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稳定和加强了全省农机执法监督机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伟平多次就农业机械化相关工作作出批示。2010年10月25日,十一届甘肃省委73次常委会讨论研究本省农机局机构问题,原则通过省农机局局长高配副厅级领导,切实加强了省级农机管理机构。在甘肃,关心农业机械化、支持农业机械化、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关注持续升温,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
刘聚才称,“十一五”的辉煌成就,为农机化“十二五”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在农业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在充满希望的陇原大地上,为推进甘肃农业现代化作出我们农机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