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湖北省农机局局长 吴庆峰
(2011年1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研究部署“十二五”和今年农机化工作。
2010年12月21―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回良玉副总理、韩长赋部长、张桃林副部长、宗锦耀司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国只有16个副厅级农机局长参加了中央农村工作会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我省秦少兰、胡平均、吴昌玉、琚兆海、陈秋林等5位同志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我代表省农机局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的典型交流发言。会议的有关精神主要体现在张桃林副部长和宗锦耀司长的讲话中,两位领导的讲话全文已登载在湖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今天上午,全省农业工作会议隆重召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张昌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副省长赵斌,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等领导出席会议,赵斌副省长、祝金水厅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刚才,会议表彰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分先进单位作了典型交流发言。省农业厅王红玲副厅长也作了重要讲话。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回顾过去,克难奋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一)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十二五”全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效益进一步凸显。2010年,中央财政分两批共安排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4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实施范围覆盖全省92个农业县市区和垦区农场,补贴产品范围覆盖农、林、牧、渔各业。目前,7.4亿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农机具27.1万台,全省农机总动力增加到3367万千瓦,受益农户17.9万户,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达18亿多元。为切实实施好购机补贴政策,省农机局把2010年确定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实施年,通过采取与省纪委、纠风办联合召开购机补贴实施和稽查专项工作会,与省纠风办和省农业厅联合开展实地稽查,召开全省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视频会,启用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办理等措施,强化监督审计,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确保了政策执行过程公开透明。对确实存在问题的县(市、区)进行了严肃查处,责令整改,并在安排第二批补贴资金时酌情给予调减。同时,各地还积极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纠风办等部门开展了自查自纠,取得了明显成效。宜昌市争取政府安排了20万元专项作为购机补贴工作经费。宜都市争取政府按照购机补贴资金5%的比例安排配套工作经费。江夏区配合纪检、纠风办对全区80%以上购机农户实行逐台逐户清查,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规范操作。钟祥市、枝江市、沙洋县等地在购机补贴实施过程中,发现某品牌插秧机存在倒买倒卖问题后,及时中止了该品牌机具在当地的补贴销售,并责令相关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整改。天门市推行农机购置补贴明白卡制度,将印有购机补贴相关政策和办理程序的明白卡发放给购机农民,确保政策公开透明。松滋市在购机补贴专项清理过程中,从问题中找答案,从源头上堵漏洞,制定了“1234”防控体系,得到省纠风办的肯定。总体来看,2010年全省各地均能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的一系列规定,相比往年,补贴操作更规范,补贴程序更透明,补贴监管更严格。
二是加快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我们通过将购机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争取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放开机具台数补贴限制,开展十佳和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评选,启动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召开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组织到河南等先进省市参观学习等多种办法,采取政策拉动、典型推动、会议促动等手段,把培植发展壮大农机专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发展主体,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市县反应快,力度大,取得了明显效果。省政府安排的省级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及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对12个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安排了35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扶持、推广像孝感市春晖这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土地流转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得到不断提升。天门市按照“量要增加,质要提高”的要求和“四有”、“十规范”的标准,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年建设”活动,全市5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外出务工的1.2万户农民担当“田保姆”,按照合同,托管承包农民土地23万亩,托管费达4000万元,“田保姆”年纯收入达2500万元。荆州市富民农机合作社通过组建机耕、机收、机插秧等服务队,开展跨区作业,年完成机插秧和机收面积4.5万亩,实现收入450万元,其服务能力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钟祥、枣阳、当阳、沙洋、团风、鄂州等地通过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三是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省组织420多万台(套)农田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共完成机耕面积63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860万亩;机收面积3900万亩。“三夏”、“三秋”期间,农机部门加强了作业信息服务、公安部门加强路面巡逻、交通部门免收过桥过路费、气象部门做好天气预报,给跨区作业机车的大规模流动带来了极大便利,作业秩序明显好于往年,机手投诉现象明显减少。在重要时段、重点地区,联合石油供应部门向机手发放“优惠优先供油卡”,预防了“缺油停机”现象发生,保证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近几年来,我们把水稻和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为主攻方向,水稻、油菜机械耕整水平已突破70%;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也已达到85%,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比上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2009年,我省水稻机械插秧和油菜机械直播、机械收获水平仅有11%左右,成为推动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和薄弱环节,2010年,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们以水稻机插秧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万亩、10万亩连片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实行整体推进,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505万亩,机械化水平达到16.7%,提高5.7个百分点;油菜机播面积达到51万亩,机收面积达到213万亩,有效解决了水稻、油菜生产过程中用工量大、劳力强度大的问题。省局已在天门市、潜江市、京山县、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设了3个10万亩连片和一批万亩连片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水稻主产区所有乡镇和60%以上行政村都已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荆州市、荆门市、黄冈市去年新增插秧机台数分别达到1005台、850台和600台,天门市、京山县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295台和2148台,水稻机插水平已达到39%;天门市石河镇龙王村一个村插秧机就有70台,其中乘座式插秧机2台;广水市争取政府对购买插秧机农民每台叠加补贴500元,市农机局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推广一台插秧机奖200元。我省最高最大的林区神农架,去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取得了成功,充分说明了湖北范围内没有不适宜从事机械化插秧的地方。去年,省局在25个县(市、区)各建设万亩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推广油菜机播机500多台。天门市完成油菜机播面积3万亩、机收面积突破45万亩;仙桃市、公安县推广油菜直播机都超过20台,各完成油菜机械直播面积1万亩以上;武穴市建立了4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油菜机播、移栽、机收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突破40万亩。
四是整体推进 “以机代牛”工程,血防疫区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省政府在每年安排财政预算内的血防“以机代牛”专项补贴资金600万元,宰杀耕(病)牛5000头的基础上,2010年,又从省长预备金中拿出5655万元,专项用于“一区两县”(荆州区、江陵县、监利县)整县(片)推进“以机代牛”试点,淘汰耕牛47126头。省政府与疫区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配合血防重疫区“以机代牛”工程推进,农机部门对38个血防重点治理县(市、区)在安排购机补贴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共安排购机补贴资金4.16亿元,占年度总资金的56.2%,其中:有淘汰宰杀耕(病)牛任务的18个血防重疫区县(市、区)安排购机补贴资金2.23亿元。38个血防重点治理县(市、区)的农民购买8-15马力手扶拖拉机、微耕机、机耕船、插秧机等机械按50%比例给予补贴。18个重疫区县(市、区)已淘汰宰杀耕(病)牛5.2万头,购置农业机械2万多台(套)。全省已建成1097个无耕牛村,122个无耕牛乡镇(农场),汉南区、东西湖区、荆州区、江陵县等4个无耕牛区(县)。武汉市已建设450个无耕牛村;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各新建1个无耕牛乡镇;洪湖市已建设43个无耕牛村;枝江市已建设15个无耕牛村。通过整体推进“以机代牛”工程,全省疫区机械耕整水平达到70%以上,人畜感染率大幅下降。
五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现代农业气息进一步显现。2010年,通过召开油菜机械直播、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微孔纳米增氧技术推广现场会,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对全省97家农机企业生产的280个新产品的推广鉴定,扩大了新机具的种类和范围,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解决了农民急需的机具问题。全省87所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培训各类农机化人才28万人次;完成阳光工程农机培训3.7万人;举办5期农机基层推广人员培训班,培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665人,利川、麻城市农机局长亲自带队79人和47人乡镇农机员参加培训,值得表扬;省局举办了2期农机专业合作社创业人员培训班,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创业人员170人;天门市农机局组织109名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武汉市农校进行专门培训。2010年,我局获“全国农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枣阳市通过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机播面积突破50万亩,机播率达到40%。曾都区、随县通过机械作业,对冬闲田进行改造后种植当地特有蔬菜“泡泡青”,增加了农民收入。安陆市通过设立“农机技术示范指导员”,采取集中培训、科技赶集、专家讲座、进村入户等形式,培训育秧及插秧机手1200余人。
六是全面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2010年,全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逐步构建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16个,示范乡镇130个,示范村1022个,示范户10034个,枝江、安陆、老河口、罗田、监利、黄梅等6个县(市)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驾驶员持证率和年度检审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6.2%、12.6和9.6%。荆州市通过抓“依法监理能力、执法监控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维权服务能力”建设,大部分县市农机列管率达到40%以上。各级农机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开展执法监督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排查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全省农机系统创新农机安全风险保障工作思路,在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办理农机保险的情况下,按照“协会搭台、农民唱戏、互助合作、同舟共济”的原则,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成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机安全协会,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中的农机手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全省已有94个县(市、区)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吸纳会员15900人,筹集安全互助会费330万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和风险准备金200多万元),去年已发放互助补偿金80多万元,救助农机事故101起(其中拖拉机63起、联合收割机29起,其他农业机械9起;死亡7人、伤40人,受损农机77台),初步形成了政府资源,协会、专业合作社资源,农机维修网点资源和农业保险专家资源等多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共同服务于农机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机制。安陆市、枣阳市分别筹集安全互助会费30多万元。襄阳市通过加强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共查出安全隐患3269起,整改到位3027起,整改率达98%。
七是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全社会关注农机化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信息宣传作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机研制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各级农机部门围绕农机购置补贴、机械插秧、油菜播收、跨区机械作业等重点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农机信息网,大力宣传农机化取得的新成效,展示了农机化工作新亮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湖北省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卫视、《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农村新报》、《中国农机化导报》、《湖北农机化》杂志、湖北农业报等重要新闻媒体对我省农机化工作和农机化发展理念进行了多次报道和刊载,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全系统干部职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新闻稿件500多篇,湖北农机网站发布农机新闻2400多篇,被湖北农业信息网采用1100多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采用800多篇,全省农机化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0年,我省获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好信息一等奖。宜昌市农机局向湖北农机化信息网上报信息数达到200多篇,荆州、天门、安陆、洪湖等地通过宣传领导、宣传典型,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效果。
八是及时组织农机投入抗灾救灾,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体现。2010年,我省灾多灾重,全系统共组织2.8万人次深入抗灾一线,动用3亿多元的救灾储备物资,组织排灌机械79多万台(套)、拖拉机58万台投入抗灾,抢排积水40多亿立方,抢运防汛土石料20万方,发放救灾物资30万吨,为全省农业抗灾夺丰收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8月1日,省局出资紧急购买了10台套R180型柴油机等抗灾农机,于当天深夜送达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嘉鱼县 洲湾镇,有力地支援了当地的排涝抢种,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好评。省局争取农业部救灾资金145万元,对27个受灾严重的市县给予了补助。荆州市组织7000多台联合收割机,抢收早稻100多万亩,极大地减少了灾害损失。洪湖市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为当地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过亿元。鄂州市安排专项补贴资金8.9 万元,补贴排灌机械203台用于机械排渍排涝。阳新、大冶、监利等地农机部门及时组织农机人员抢排、抢种,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九是大力扶持农机工业发展,农机工业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省农机工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农机生产企业达到136家,生产的产品达547个,实现农机工业总产值11亿元。小型耕作机械,新型植保机械,油菜、小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粮油加工机械,生物质节能炉,茶叶生产加工机械,水果加工机械,沼渣沼液抽排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水稻育秧、温室种植、机械化养鸡养猪)等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农机新产品,深受农民欢迎。武汉市农机生产企业接近30家,微耕机、机耕船、手扶拖拉机、油菜直播机、水产畜牧养殖机械等产品已开始推向全国、走出国门,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2亿元。宜昌市着力实施“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作业服务体系培育规范计划”,大力扶持农机工业发展,全市有12家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45个农机产品进入了补贴目录。枝江市建立了洛阳一拖和洋马公司在宜昌地区的特约维修站。各农机经销企业在货源组织、物流配送、演示培训、“三包”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基本做到了为购机补贴农户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农机产品。
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暨跨区作业工作会、全国省级农机安全监理站长会以及第九届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等3个全国性会议在湖北召开。农业部农机化司领导宗锦耀、刘宪、刘恒新以及农业部总站领导丁翔文、刘敏等亲临湖北指导。赵斌副省长在省委办公厅《每日汇报》看到《我省水稻机收率超过85%》的消息后,作出了“水稻机收率超过80%,值得认真总结。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减轻农民负担和劳动强度、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的重要批示。在今年上午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赵斌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农业工作中的7大亮点,其中农机化工作位居第4;在部署今年6项工作重点时,又将农机化工作列入第4项重点工作。省领导在讲话中,用了大量篇幅对农机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针对当前农民、农业急需农机化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对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寄予农机部门很高的期望,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省农机局分别在5个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2010年也是省级农机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的一年,在2009年机构升格的基础上,2010年12月,省编委批复同意将省农机化办更名为省农机局,干部也在得到合理安排。
(二)“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发展速度大幅提高
进入“十一五”之初,我省农机化工作面临着诸多艰难困境,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极少、体系不全、观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省级管理机构降格,干部无法提拔,工作手段缺乏,企业改制困难重重;市县农机机构名称分别为局、办、科、中心,可谓五花八门;工作经费奇缺,技术力量薄弱;乡镇管理机构名存实亡,人心涣散,网破线断。可以说,当时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全省农机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而是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回顾“十一五”,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农机化发展环境得到大改善、事业得到大发展、地位得到大提升的五年。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出台的一系列配套规章,与《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以及我省正在修订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共同构建了湖北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它涵盖了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质量监督、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农机维修等各个领域,扶持措施包括财政专项、金融支持、 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税费减免、基建项目等方面,为我省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性依据。
(二)创新工作思路是破解农机化发展难题的有效武器。农机化年年抓,农机补贴额年年提高,但有的地方工作年年一般化,很难适应农户分散经营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才能走出困境。我们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求破解工作难题的“药方”,提出了培植有土地规模流转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本途径的新思路。这个发展思路提出之后,立即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同和全省农机部门的积极响应。农机部门的负责人感觉这个切入点很好,不到一年时间,全省农机化发展方式和工作重心在向这个方向转移,规模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量涌现,效果很好。如果我们再坚持抓几年,我省现代农业的景象就一定会体现出来。
(三)打造工作亮点是扩大农机部门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法。水稻和油菜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农作物。“十一五”以来,我们着力在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上下功夫,将水稻机播、机插,油菜机播、机收列入农机科研、引进、生产、试验、示范、推广的重点。在工作部署、购机补贴、技术培训、示范区建设、考核验收等方面一直作为全省农机化的重要指标来衡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成为湖北农机化工作的两大亮点,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农业、财政、编办等部门也乐意给予扶持和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亮点的打造,省级农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2008年高配为副厅级,2009年机构的升格,省农机监理总站参公,2010年省农机化办更名为省农机局,省级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由100万元增加到1400万元等这些重大体制机制等问题,就很难被省委、省政府年年列入重要议题,一一予以解 决。
(四)争取投入是农机化工作的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省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受益地区和受益农户不断扩大。2006年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对农机化投入资金达0.6亿元, 2007年达到1.6亿元,2008年达到2.3亿元,2009年达到6.3亿元,2010年突破8亿元,5年增长了14.2倍。今年,国务院意见出台后,根据意见提出的要求,我们又积极向省委、省政府申请,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安排 1400万元体系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包括为30个县配备一台移动式安全检测设备,建设12个省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对5个市、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试验示范基地、培训设备等改造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系统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和公益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五)拓宽领域是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的必经之路。“十一五”期间,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46%提高到2010年56%,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远高于“十五”期间年均0.5个百分点的增幅,这标志着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我省小麦主产区已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茶叶、果蔬、烟叶、畜禽养殖、设施农业等机械化作业面积均有较大增长。秸秆利用、高效植保、农产品加工、保鲜、烘干等一些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为我省农业多样性的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积累了经验。
“十一五”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一五”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的强农惠民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全省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难奋进、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结果。但是,成绩已成为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省委、省政府、厅党组和广大农民对我们的期望值更高。我们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思想上不能有半点松懈,工作上不能有半点懈怠,管理体制上不能有半点折腾,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真正实现全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展望“十二五”,抢抓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必将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壮年务农劳动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更加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带来旺盛而迫切需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流通体系逐步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基本攻克,必将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上述这些都构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历史机遇。尽管我省农机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相适应,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山区丘陵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任务很重;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受到制约;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农机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运用条件较差;六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作业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七是农机工业落后,大量高性能、大马力、多用途的农业机械仍然靠外省、国外提供;八是老旧农机更新报废速度慢,手拖和微耕机列管率低,农机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监理的任务艰巨。上述这些都表明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我省农机化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一是要抢抓机遇,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近来,社会上热议“明天谁来种田”的问题,省委李鸿忠书记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省委还专门召开座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留下老人在家种地,务农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逐年下降,造成有田没人种,种田没钱赚;另一方面,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剥离,这正好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我们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农村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的是素质更高的人种田。农民种田没有规模化,就没有钱赚;没有机械化,也无法赚钱。最近,代省长王国生同志在农村调研时推断,今后的农民种田会比过去种得更好。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这些历史性的机遇已摆在我们面前,稍纵即逝。李鸿忠书记告诫全省,机遇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抢抓这个机遇,创新工作思路,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与种田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推进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与资本的有效对接,鼓励、激励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入股,让有威望、有经营头脑的农机手或农民企业家当社长,对机具、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存放、统一维修、统一培训、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组织作业。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土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体,又是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阵地,可以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有机对接,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政策扶持、项目安排都应优先向他们倾斜,培植他们做大做强,这是我们农机部门的天职,是农机部门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必走的一步好棋,更是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谋划。全省上下要统一这一认识,唱响这个主旋律,共同做好这篇文章。
二是要优化装备结构,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即要解决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存在的装备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作业效益不显着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也就是说,我们致力实现的机械化是低层次还是高层次的,是节约型的、还是浪费型的,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当前,结构布局优化的重中之重是要促进各区域和各种类农机装备合理配置、机插秧、油菜机播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性发展和山区丘陵等落后地区农机化发展快速追赶。今后一个时期,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点:一是促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提高配套比和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二是集中力量主攻水稻机插、油菜机播(机收)和小麦精(少)量播种等薄弱环节,同时因地制宜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是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推动山区丘陵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国务院意见对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表明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农民“买得起”农业机械,特别是性能先进的大型多功能农机短缺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要真正实现“用得好”、“有效益”,仍然任重道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用得好、有效益”的必要条件。我省作物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推广机械化生产方式受到明显地制约,现有的种植和收获的技术模式大部分是以手工作业方式为基础建立的,较少地考虑到机械化作业方式的技术特点。制订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方式相协调的生产技术体系,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仅搞农机作业,还参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他们在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措施。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的优势作用,支持这类综合性合作社发展,加强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把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同时,我们要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对待,由农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手,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只有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农艺农机融合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四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这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一项重要任务,难度大,要求高。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的保障提出十分迫切的要求。但由于长期缺乏稳定投入,机耕道等农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培训、安全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于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要抓住贯彻国务院意见的机遇,做好规划,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一方面,积极争取有关规划实施中安排机耕道路、场库棚、维修站等建设内容并予以补助性投资扶持,改善农机作业通行和保养维修条件。另一方面,把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重点改善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履行技术示范、推广培训职责必需的工作条件,提高农机监理机构执法装备水平,提高省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的鉴定检测能力和质量调查及投诉处理能力,提高农机化主管部门技术信息、作业市场信息等实用信息收集发布能力,为农机手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优质公共服务。2010年,省政府安排1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争取要在“十二五”时期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使我省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同志们,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又是当前各级农机部门必须解决并可立杆见影的课题。我们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真正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三、立足今年,谋划“十二五”,努力向全国先进行列迈进
(一)围绕湖北特色,科学谋划“十二五”
“十二五”是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要任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建设人才队伍,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主要经济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使我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由现在位于全国的第14位跃身于前10位。
“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十二五”末期,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到2015年,实现全省农机固定资产总值380亿元,农机总动力3950万千瓦;拖拉机达到130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5%、30%、7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十二五”时期要重点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加快修(制)订《湖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北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鉴定日常监督管理办法》、《湖北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湖北省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或规章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农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和农机更新报废标准体系,建立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体系。
第二,健全农机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农机大户、农机行业协会、农机作业公司、农机作业联合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规模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化服务机制,为本地区或跨行政区域的农民提供各项优质服务。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改革、发展、稳定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机化科学研究。围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区。组织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农副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一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支持农机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和技术,提高我省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上下联通、资源共享”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
第三,多渠道增加投入,保障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把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农机大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专项补贴,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贴息贷款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争取财政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行免费牌证管理和安全检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引进农机工业落户我省,争取发改委和金融部门支持农机工业。
第四,改进工作方法,农机化只有紧紧围绕大农业发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0年以前,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农机部门直属当地政府领导,长期独立于农业部门之外。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省级农机部门纳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但是,有的市县农机部门还未适应这种管理方式的转换。表面上农机化工作是为大农业服务,而思维方式没有转变过来,不能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来部署工作,不善于借助大农业和现成的有利条件开展工作。例如,农业板块、新农村示范区、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在哪里,农机化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基地就应在那里跟上去,不要另选基础条件不好、群众基础不好、交通不便的地方,那样就很难见成效,我们的工作就很难被党委、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认可。从今年起,各级农机部门要将这种工作方法的改进作为抓好农机化发展,打造工作亮点的瓶颈来突破,使农机化的发展紧紧贴近大农业。同时要主动与种植、畜牧、水产等部门联系,请他们经常来指导我们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做好“上”、“下”两篇文章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工作,对于确保“十二五”农机化工作有一个良好开局,对实现“十二五”目标至关重要。
2011年全省农机化发展的工作目标是: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587万千瓦,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2万台(套)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220万千瓦以上;实现机械耕整6400万亩,机械播栽900万亩,其中机械插秧580万亩、油菜机播100万亩;机收39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5%。继续实施“以机代牛”工程。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压降重、特大农机事故。
全省各地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做好“上”、“下”两篇文章,全面完成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及厅党组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
做好“上”的文章,主要是在以下六个方面“上”水平:
一是装备上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安排更多购机补贴资金,把农机装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每百亩农机动力数从2010的53千瓦提高到60千瓦。二是科技上水平。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和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服务农业产业化,大力推广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机械,扶持本省农机工业发展。同时,提高农民机手操作水平,培训农民机手25万人次。三是作业上水平。努力提高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水平、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山区丘陵机械化水平和城郊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全省重点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油菜机播、机收,无耕牛县、乡、村要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四是服务上水平。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培植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要大力提倡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流转连片的土地,争取2011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000个,其中省、市、县三级示范社达到20个。培植和规范农机专业销售市场建设,进一步方便农民选机购机。五是安全生产上水平。进一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力争用3年时间为每个县配备一台移动式安全检测设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扎实抓好农机互助保险和农机事故的互助损失救援补偿工作,力争全省农机安全互助会员发展到3万人以上,筹集农机安全互助会费达到800万元以上,承担农机风险保障8亿元。六是补贴监管上水平。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服务能力,严肃纪律,加强监督管理,奖惩并举,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做好“下”的文章,就是要下降农机事故,淘汰疫病耕牛,淘汰废旧机具:
一是尽力压降农机事故。农机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二是淘汰血吸虫重疫区病耕牛。建设无耕牛乡镇150个、无耕牛村1200个,力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无耕牛地区早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三是淘汰废旧机具。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农业机械报废标准,淘汰已到报废年限机具,用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更新废旧农机具,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实行以旧换新,严格禁止粗制滥造、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农机具进入市场。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2011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农机化扶持政策。要积极争取省政府今年尽早出台关于贯彻国务院2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国家和省级已安排了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机项目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项目建设县市要按要求抓紧实施,规范实施,把它建成、让它见效。今年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已下达,要适当扩大补贴机具品种范围,继续将水稻插秧机、油菜直播机、血防重疫区“以机代牛”作为补贴重点,适当控制稻麦联合收割机补贴数量。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倾斜,不主张散户农民购买农机。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吸取教训,特别是县(市、区)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引起百倍重视,不得有任何侥幸心理,要确保实施工作做细,公示一定要到村,购机一定要跟踪到户,经销企业一律不准提前收取定金,确保规范实施,确保农机干部不出问题,确保农机管理部门的形象不受损害。继续规范操作程序,细化违规处理规定,完善补贴工作考评办法,将工作绩效与资金安排挂钩。严格控制资金分配额度,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规定,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从今年起,省、市、县三级分别建立购机督查到户机制,确保企业真卖、农民真买,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二)继续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全力推进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创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机手、农机基层推广人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组织对农机管理人员和推广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水产养殖大县要重点推广纳米增氧技术。粮油主产区要继续大力推广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播、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水稻、油菜主产区如果完不成省下达的购机任务,作业面积就上不来,也就无法真正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更难以保证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和油菜生产第一大省的地位,提高我省农机化综合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希望全省农机系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全力推进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向天门、京山两地学习,不得用其他理由来搪塞和应付。
(三)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渠道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和成长。深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活动,继续推出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帮助他们用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流转连片的土地。坚持作业标准,大力组织推广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一条龙服务”、“套餐服务”,提高农机手和农机合作社作业效益。2011年,要召开较高规格的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请各地做好准备,各市、州、县也要采取召开现场会方法推进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
(四)切实加强农机质量监管。认真做好农机新产品生产、检测推广鉴定的申报与组织评审工作;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机产品,为全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持。做好2012-2014年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申报与推评工作;做好农机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宣传贯彻工作;开展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调查与投诉受理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机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强化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规范农机维修经营审批程序,大力推进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质量和能力。
(五)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开展“三项行动”,加强“三项建设”,开展“五整顿”、“三加强”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机具安全技术状态。要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要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努力探索实行免费牌证管理和免费进行实地检验的路子,不断提高列管率。要花大力气抓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发生农机事故后获得损失救援补偿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建立农机安全风险防范和风险保障机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切实推进我省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健康发展。
(六)加强机关及全系统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切实规范行政权力,从思想和行动上自觉预防和抵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农机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在农机行业继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在全省农机行业努力构建“想大事、干实事,精神状态好;扬正风、树行风,机关环境好;讲奉献、比贡献,工作业绩好”的行风机制;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办好湖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和《湖北农机化》杂志,运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等信息平台,及时宣传农机化工作成效和亮点,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各方面起到的作用,不断扩大农机化的社会影响力。
春节前后,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大行动,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希望大家在这次活动中能再次接受考验、再次展现农机部门的政治敏锐性、大局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是一次回顾“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继往开来的总结大会,是全省农机系统全面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动员大会,是十一年后恢复省农机局的喜庆大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向各位关心和支持农机化发展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向全省农机系统广大干部和员工,并通过你们向全省250万农机手拜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兴旺、家庭和美、身心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