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朝天区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有效途径,把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键环节,把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作为重要保障,把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动力,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区农业呈现“九大亮点”。
朝天区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在全国设立曾家山绿色蔬菜专销摊位19个。为切实加大蔬菜营销力度,拓展市场半径,朝天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积极组织蔬菜协会、营销大户人员跑市场,找销路,先后与成都、南充、西安、武汉、广元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蔬菜产销合作协议,设立曾家山绿色蔬菜专销摊位19个,销售蔬菜43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菜农人均蔬菜收入达5500元以上,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曾家山蔬菜基地被列为全省首批农产品产地准出试点之一。2009年朝天区率先在全省实施农产品(蔬菜)产地准出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全区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首批农产品产地准出试点基地。建立健全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建立了8个蔬菜基地乡镇“无公害蔬菜农药销售专柜”和8个基地检测点,投入10万余元购置了农残快速检测设备10套,并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8人,定期、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监督抽检和例行监测。对上市的10个蔬菜品种(甘蓝、海椒、萝卜、四季豆、茄子、西红柿、山油菜、土豆、莴笋、豇豆)进行质量抽检66批次,合格率100%,开具产地证明1492份,保证所出具产地证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确保城乡居民“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朝天区成为全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县区之一。朝天区狠抓马铃薯高产创建工作,落实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2700亩,最高亩产鲜薯
建成全市最大的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朝天区围绕“三园六基地一市场”总体功能布局开展工作,建成全市最大的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了曾家山蔬菜研发基地。依托四川省农科院,聘请省市专家7名,建立曾家山蔬菜研究所,建办公楼
率先在全市建立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2010年,朝天区率先在全市建立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成立了朝天区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朝天区农产品安全诚信建设技术评估小组,制定了《朝天区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对曾家山8个蔬菜生产基地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诚信体系建设初步考核,8个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分均在90分以上(a级),符合绿色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要求。此项工作得到了市食品药品安全考核领导小组的好评,走在了全市前列。
在全区建立首个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为加快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朝天区成功引进广元金田公司落户平溪,开发脱水蔬菜加工。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新鲜蔬菜38800吨,生产脱水蔬菜3000吨,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税收570万元,将带动平溪及周边乡镇发展蔬菜种植大户1000余户,安置就业人员60余人,实现了朝天区蔬菜产业无龙头加工企业“零”的突破。
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效益明显。为支持畜牧产业的规模发展,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朝天区安排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253万元,建设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24处
农村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率先推广。全区在全市率先推广高效低排生物质炉1000台,该炉在日常使用中,优势尽显,火力强、消耗低、使用方便、干净卫生。深受用户欢迎。沼液冲厕、冲圈运用较好。朝天区在新建沼气池的同时,配套安装冲厕、冲圈装置,利用沼液循环冲洗圈厕,不仅节约水资源,还有效解决旱山村缺水冲洗圈厕的问题,而且利用沼液冲洗圈厕,使沼液循环搅拌,大大提高了产气率。该项技术的推广,得到了市爱卫会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推广农村沼气新产品(抽提活塞及底阀)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2项获得国家专利,并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