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裂的土地,枯黄的麦苗、干涸的水渠……去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山东、河北等部分地区至今已连续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八省部分地区旱象露头并持续发展。截至2月4日,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
立春已过,气温回升在即,抗旱工作愈加紧迫。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保障春耕生产用水,确保城乡饮水安全,确保夏粮夺取丰收,对于增信心、稳物价、控通胀、保增长,意义十分重大。近日,正在各地参加“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深入旱区,采访报道各地各部门的抗旱保夏粮丰收行动。
河南:按特事特办原则下达抗旱资金4.21亿元
河南省气象台2月9日12时发布预报:9日下午到夜里,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其中南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许昌、漯河、周口等七地区和三门峡、洛阳两地区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雪,局部大雪。10日,河南省东部、南部小到中雪停止转阴天。
记者来到河南省原阳县采访时看到,麦地里已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正在浇麦的原阳县桥北乡马井村农民尚光福说:“今天下的雪小,会好点,但没法从根本上缓解旱情,照这样能多下两天就行了。”
尚光福家里种了6亩麦子,春节前已经浇过一次,他告诉记者,这地已经旱了几个月了,多亏下点雪,要不地就“崩缝”了,但仍然担心这雪下不大,所以还是决定再浇一次。
在杞县阳 镇西铁岗村,自打麦播过后至今,已连续100多天没有下过一滴雨。加之沙土地不利保墒,当地小麦苗情普遍较弱,远看是成片的绿色麦田,走近了就发现麦苗隐隐泛着黄色。
在旱情较重的扶沟县韭园镇,记者注意到,即使同属一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的十里店村和朱刘村,小麦苗情也呈现出明显差别:此前浇过一水的普遍长势良好,没有浇水的地块不但麦子发黄,有的甚至苗都没有出齐,留下了一片片的“白地”。
和豫东、豫中这些平原农区相比,因为水源条件的差别,山丘区小麦苗情则整体降低一个档次。
河南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夏粮更是占到四分之一。去年麦播以来,全省持续干旱少雨,目前全省受旱面积已达2089万亩,其中重旱214万亩。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郭天财表示,河南秋冬连旱的发生已是既成事实,如果2至3月份黄淮、华北等地降水仍然偏少,“秋冬春”三季连旱的可能性比较大。
2月中旬至3月份,是河南小麦决定产量的关键期,也是通过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期,如何有效利用这段“黄金时间”,对于打赢当前这场抗旱保苗的大仗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持抗旱浇麦,按照特事特办原则,河南省已于2月1日下达抗旱救灾资金4.21亿元。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汤其林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各地已做好水源、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准备,一旦日均气温稳定达到3℃以上,将抓住农村大量劳动力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由南到北迅速掀起抗旱浇麦的高潮。
安徽:严格落实行政首长抗旱责任制
2月8日一大早,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农民们正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抓紧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浇水灌溉。麦地里随处可见拖着长长塑料水管的农民和正在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的基层农技干部。
一早就赶来的安徽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副组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告诉记者,他从年初四开始,就先后来到亳州市涡阳县、利辛县查看苗情,和当地农业干部一起指导农民抗旱保苗和田间管理。“现在到处都是火热的抗旱场景,不光政府早早行动起来,农民们也认识到浇水田管的重要性,抓紧返乡时间浇水灌溉。”
据了解,亳州市农委早在春节前就制定并下发了“全市小麦早春田管技术方案”,各县区从大年三十开始,就陆续召开了抗旱保苗田管现场会。涡阳县财政投入了340多万元,其中120万元作为抗旱服务队经费,重点帮扶老弱病残户、特困户和无劳力户的小麦浇灌。蒙城县投入120万元用于抗旱工作,目前正招标采购900吨尿素用于追施返青肥。
安徽各地还通过强化工作督导、以奖代补、严明工作纪律等措施保障抗旱保苗和春管工作顺利开展。涡阳县制定并下发了文件,对领导不力,组织不当,造成小麦死苗的,将进行严肃处理;对提前完成任务经验收合格的给予奖励;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处理;对擅离职守,不能坚守第一线的包保人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规定和《安徽省抗旱条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谯城区财政拿出2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2月15日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10万元,对2月20日前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6万元。
据安徽省农委统计,全省小麦累计受旱4644万亩次,其中越冬前受旱3000万亩,目前再次受旱1644万亩。春节期间,安徽小麦主产区各地干群都纷纷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小麦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活动。1月份以来,已累计浇灌小麦285万亩,其中2月1日以来浇灌180万亩,进度明显加快。
河北:在国家每亩补助10元抗旱浇水基础上再补助10元
去年11月以来,河北平均降水量仅为2毫米,比历史同期减少85%,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气象干旱。气象部门预测,今年2、3月份降水仍将比常年同期偏少,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
为抗旱保夏粮丰收,河北省在国家对小麦抗旱浇水每亩补助10元的基础上,省、市、县三级也紧急筹措资金5870万元,对587万亩受旱麦田每亩再给予10元的累加补助。当前,河北省农业部门已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墒情、查苗情、查灾情,制定各地小麦麦田抗旱管理方案。
立春过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河北省抗旱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永年县西苏村村民王联接说,往年都是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始浇地,今年天旱,最近几天气温也连续回升,浇返青水比往年提前了十几天。目前,永年县已成立23个供电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对供变电设施进行预试和检修。
望都县柳陀村村民刘怀清说,去年小麦播种期间,望都县组织农业部门技术人员进村、入田,开展麦田“课堂”,对农民进行技术帮扶和指导,并对不同苗情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指导农户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一些地方利用农民工返乡时机组织抗旱。在安新县寨里村,春节前返乡的周国建说,原本打算初六去无锡继续打工,可是眼看着田里的麦苗开始出现青枯现象,十分心疼。春节期间,村干部就挨家挨户劝说俺们先搞好抗旱再出去打工。大家普遍表示,什么时候墒情好转了再出去打工。
山东:部分地区旱情二百年一遇
旱情在山东已持续数月,从临沂到济宁一路上,记者看到不少麦田泛着淡黄色。8日下午在临沂市兰山区王沟镇南杨庄的麦田里,不少村民用自家的水泵从附近的河道、池塘引水灌溉干旱的麦田。
“这两天村里都开始浇地,再不浇就快旱死了。”南杨庄村民李公善拖着长长塑料管对记者说,“年前9月份刚种上时浇了一水,这是第二水,估计能撑一个月,之后还要看老天下不下雨。浇总比不浇强,不能眼睁睁看着麦苗就这样白白旱死啊。”李公善的兄弟李公现也在地里帮着抗旱。他说:“已经整5个月没有下雨了,我爸50多岁了都没见过这么旱的天气。”
在山东济宁市,麦田受旱面积300.3万亩,占麦田面积的54%。嘉祥县从去年9月18日以来,143天无有效降雨,累计降水量2.56毫米 ,是1951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最少的。嘉祥县水务局副局长杜昌瑞说,嘉祥县的旱情二百年一遇。“印象中没有这么大的干旱。”
2月9日,记者来到济宁嘉祥县金屯镇杨西村,看到大量村民正在从农田旁的河道中引水灌溉。当地8日从村边的洙水河边新挖了一条50米的引渠,4台水泵正开足马力向灌渠里抽水,河水顺着沟渠流进麦田。杨西村党支部书记西登记告诉记者,全村800亩麦田,从8日中午12时开始已经浇了近200亩,估计全部浇完还需要5天。
杨西村村民西廷秀说,从河道中引水灌溉一亩地需要30元,国家给的10元钱补贴已经到位。
杜昌瑞说,全县要求20日前所有的麦田普浇一遍。全县积极调引储备水源,上蓄黄河水、下引南四湖水,目前已调引储备地表水源1500万立方米。同时,从2009年到现在利用了中央省市县资金10多亿元,进行河道治理、灌区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标准方田建设,大搞田间工程,在站灌区增打机井,实行井站双灌。在井灌区以地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最大限度为抗旱提供用水保障,全县76万亩小麦已经灌溉了33万亩。
江苏:加大江水北调力度向淮北地区提供抗旱水源
2月9日,江苏省政府再次派出三个工作组,赶赴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帮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江苏省防指向相关市县发出通知,确保城乡饮水安全,保障春耕生产用水。
去年10月份以来,江苏省淮北地区面平均雨量仅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9%,为1950年以来最小值。由于立春后气温逐步升高,持续无降雨,当前旱情有所回升,主要涉及淮北徐州、连云港、宿迁3市,春节后各地再次掀起抗旱高潮。
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乡团林村村民孙传起从大年初二就开始利用喷灌机抽取大口井、沟塘水灌溉,花了2天时间把15亩麦田浇灌了一遍。山左口乡地处丘陵岗地,全乡分布的大口井共130余眼,这里的农民积极抽取大口井内蓄水进行灌溉,缓解了部分麦田的旱情。
江苏省还加强科学抗旱的力度,春节期间,江苏省防指继续加大江水北调力度,江都等站持续开机向淮北地区提供抗旱水源。去年10月份以来,江苏省已向淮北地区提供抗旱水源47.9亿立方米。各地按照“市供到县,县供到乡,乡供到村”的原则,加强市管站和各县、镇翻水站工程调度,千方百计翻水调水,尽力将水供至内部沟渠,保障抗旱水源。徐州市经过科学调度,除高亢山丘区近150万亩农田灌溉难度较大外,其他地区灌溉用水基本可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