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省农机“走出去”情况调研报告
2011-02-11   来源:重庆农机化信息网   

  自2001年起从江苏引进2台东洋四行手扶式插秧机开展试验示范,到2005年在全市首次举办“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培训会”,再到2010年全市完成机插秧任务面积13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0%.一路走来,重庆市推广机插秧成绩斐然。2011年,计划推广插秧机2500台,全市插秧机拥有量达到1.1万台,完成机插秧面积170万亩,水稻机械栽插水平达到15%.

  政府高度重视

  水稻是重庆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00万亩,在全市粮食生产乃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市政府自2006年起把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市政府还将2006年确定为“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推广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领导“水稻机插秧推广要务求成功”的指示精神,把水稻机插秧作为农机推广的重点,通过加强培训、加大投入等措施,强力推进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

  各级领导对机插秧工作十分支持和关心,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考察和指导。最令人鼓舞的是,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率领25部委领导亲临重庆市永川五间镇新建村视察了水稻机插秧操作演示现场,给了重庆市极大的鼓励,更坚定了推广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的信心。各区县也将水稻机插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认真加以推进。

  加大支持力度

  为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重庆市农机部门加大了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提高补贴比例。对插秧机实行累加补贴,补贴比例最高达到了85%.对育秧软盘补贴50%.近年来,累计补贴资金达8000万元。不少区县还争取到了配套补贴和工作经费。市财政还按照3元/亩的标准安排机插秧专项工作补助,累计补助560万元。二是确保机具供给。对适合重庆的插秧机具进行了考察和选型,确定了以井关、东洋两行插秧机为主的适宜机型。2007年还为重点推广区县配送了600多台插秧机。另一方面,引进了日本井关插秧机来渝生产,至今已生产8000多台。重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国际其它知名厂商来渝试验示范。三是项目支持。自2006年起,共争取长寿、梁平、秀山等12个区县列为部级水稻机械育插秧项目示范县。秀山、江津分别被列为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示范效益明显

  近年来,重庆市共推广插秧机9000余台,机型主要以两行机为主(占64%)。实践证明,现有两行插秧机是适合重市地理特点的适用机具,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机插秧的主推机型。通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水稻机插作业快速增长,全市机插秧面积由2006年的1.4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130万亩。

  示范效益非常明显。一是作业效率高。两行插秧机每小时可作业1亩,每天可插秧10亩,比人工提高工效5倍以上。二是节本增效明显。实践表明,水稻机插与人工栽插相比,平均增产15%以上,比人工栽插降低成本30%左右、节省秧田50%以上,降低育秧成本30%,每亩综合节本增效达300元左右。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成熟,增产增效效果明显,农民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技术模式清晰

  在实验示范的同时,重庆还不断探索适合丘陵山区特点的、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的机插秧技术流程和模式。由市农机推广站牵头制定的《重庆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程》顺利完成,成为水稻机插秧的指导性操作规范。由江津区、梁平等地探索出的“砂土十步育秧技术”是在全国机插秧育秧技术基础上,结合重庆实际,总结摸索出的一套较为成熟的丘陵山区机插育秧技术流程。同时,通过近10年的示范推广,已锻炼和培养一批水稻机插秧技术专家、推广及作业服务队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7820-1.html

标签:农机 调研报告 情况 山东省

上一篇:发展记:生意扩大 年后“闯关东”
下一篇:内蒙古:设施农业形成四大优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