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本市将划定城市、近郊、平原、山区和京外合作区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圈,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高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突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的特点。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日前表示,通过农业产业圈建设,将使北京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5%,设施农业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景观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
据介绍,在新划定的5个产业圈中,城市农业区包括东城、西城、石景山和其他区县城区以及新城核心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适度发展区,将重点发展家庭农业、社区农业、校园农业、公园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农业;近郊农业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城乡结合部和区县城市及新城的周边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展示、研发企业总部集聚与会展区,将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总部经济、会展农业、物流农业、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平原农业区包括顺义、大兴、通州区和房山、平谷、昌平区的平原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区和首都“菜篮子”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将重点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加工农业、设施农业、现代种业与景观农业;山区农业区包括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的山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示范区,也是融合性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将重点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打造一批特色果品产业带、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京外合作区重点包括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农产品主产地区,是首都农产品供应的重要保障区,将新发展20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外埠供应基地达到80万亩,并与城区“菜篮子”产品销售网络相对接,形成首都农产品外埠供应基地网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创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农业新价值,推动资源、资本要素向农业合理聚集,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力争5年后,使首都农业率先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高科技人才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