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进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致富能人王福的日光温室,挂满枝头的红提葡萄脆鲜欲滴,晶莹剔透。王福指着眼前的11座温室介绍,这样的温室总造价是3.8万元,扣除省、市、县的补助资金,自己只投入1万多元。像这样的温室,去年山丹县采用“五统一分”的模式,开工建设80座,建成51座。这是该县借力设施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山丹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00立方米,是全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农业基础薄弱,必须立足规模化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的现有基础,利用好光热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先天禀赋,把资源型缺水的劣势发展节水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县委书记赵学忠说,“认真分析我县的各项条件,我们认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突破口。”
按照“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滚动发展,协调配套”的原则,该县将设施农业发展重点集中在设施大棚、微蓄微灌、设施养殖及配套设施建设、特色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备上。在日光温室及配套设施上,重点扶持发展以种植蔬菜、葡萄、双孢蘑菇等为主的日光温室、半地下阴棚,引导普通大棚的改造升级,加大棚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普及节水灌溉设备及小型耕作机具,降低产生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在钢架大棚建设上,重点建设以马铃薯繁种、高原夏菜生产为主体的竹架、钢架大棚,鼓励规模连片,集中管理。在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露地蔬菜、高原夏菜、果园等经济型微灌溉及配套设施。在设施养殖上,重点发展自动供料、供水、控温、消毒及孵化、产房设施。在农机装备设施上,重点发展果蔬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设备,温室耕作、除草、施肥、采摘等机械及双孢菇立体栽培设施。
同时,按照“效益优先、规模建设”的原则,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建立了由农委、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组成的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指导和协调管理。与各乡镇及农林等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做到了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并将现代农业工程的各项任务纳入年度考核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了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根据产业特点,制订了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和运行管理标准,切实提高了设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该县出台了《山丹县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资金补助试行办法》。办法确定2010年,县上整合3000万元资金,按照补大不补小,补新不补旧的原则,支持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配套建立设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基金,以保障设施农业安全健康发展。具体补助办法是:对新建日光温室种植葡萄的农户或企业,县政府每座按3万元贷款额度贴息3年;没有贷款的,县政府对修建温室的农户每座奖励扶持资金10000元;对新建日光温室种植花卉和精细蔬菜的农户或企业,县政府每座按3万元贷款额度贴息2年;没有贷款的,县政府对修建温室的农户每座奖励扶持资金8000元;对新建食用菌大棚10至20座和21座以上连片的农户,县政府每座分别按1.5万元和两万元贷款额度贴息1年;没有贷款的,县政府对修建大棚的农户每座分别奖励扶持资金2000元和3000元;对连片新建日光温室20座以上的农户或企业,县政府每座奖励5000元,统一用于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求必须配套滴灌设施,县政府每座按1000元予以补贴;对新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优先享受卷帘机等机械设备的农机补贴。去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设施农业建设进行调研后确定,对建设双孢菇大棚给予更高的补助标准,每个标准棚最高补助可达1万元。
去年,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技术,该县组织科技力量,引试高新科技,寻求重点突破,发展园区经济,着力实施“1369”全民创业工程。即以发展通道经济为依托,大力推进能人带动战略,围绕国道沿线北部滩重点建设1个能人创业示范长廊;在城郊周边抓好北部万亩寒旱区高效农业园区、近郊山丹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南部山丹农场高新节水农业园区3个示范基地;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在国道沿线新型工业园区扶持建设6户现代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全民创业中发挥龙头示范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整合扶持力量,在各乡镇扶持发展9个农民科技示范创业园,建好一批县乡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引领现代设施农业的加快发展。
去年初,该县霍城镇新庄村充分利用县政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扶持政策,借助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双孢菇日光温室大棚,在二、四社投资40万元,新建占地26亩的双孢菇大棚42座。在建设过程中,由镇分管农业的领导联村挂项、包村干部驻村蹲点,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紧接着该镇的东关、西关、上西山、沙沟村积极行动起来,双孢菇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霍城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为了解决销路问题,镇上和外地客商签订了最低价每斤3元的双孢菇销售合同,并在新庄村建起一座恒温库,实现了种植、保鲜、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据统计,全县共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示范基点14个,其中设施葡萄示范点3个、设施双孢菇示范点2个、高原夏菜示范点2个、钢架大棚示范点3个。
在山丹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清泉镇西街村建成日光温室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8个进行示范;位奇镇建成白皮洋葱种植基地,引进示范白皮洋葱品种3个,辐射带动种植面积5500亩;陈户乡刘付、二十里堡村建成沙田西瓜种植基地,引进示范西瓜品种8个,辐射带动种植面积6700亩。在各乡镇建成集特色种植、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农民科技创业园10个,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形成能人带动创企业、帮助群众创家业、激励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格局。
该县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依托已建成的5个农民技能培训基地,采取进村入户巡回宣传、技术讲座、以会代训、田间地头现场练兵和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修建高效日光温室、种植高原夏菜的意义和致富典型,全面普及温室建造、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今年,举办培训班23期,召开专题培训会18场次,举办考察学习班5期,做到了用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用耐心说教感化群众,用经济效益引导群众,用身边典型带动群众,解决了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生产技术难题,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至目前,全县新建各类现代农业栽培设施768座,其中日光温室378座、双孢菇大棚390座,并全部配备卷帘机、滴管、雾喷设施,日光温室累计达1650多座,主要栽培作物以温室蔬菜、红提葡萄、双孢蘑菇为主,亩年均纯收益在1.5万元以上。完成钢架大棚建设任务1000亩,主要用于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全县建成良种场、清泉镇双桥、位奇镇东湾、陈户乡东门等6个高原夏菜示范点,带动全县完成高原夏菜种植面积5.13万亩,主要品种涉及菜用马铃薯、洋葱、胡萝卜、娃娃菜、番茄、白萝卜、甘蓝、笋子、菜花、一口菜、西芹、沙田西瓜等。
走进山丹润牧饲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隆隆的农机声和工作人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公司院内囤积的饲草原料像座小山,库房内存放着数万吨的牧草草捆。公司经理刘德希介绍说,公司邀请周边2000多名农户加入了种植团队,与5个村的1000多名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饲草原料供应得到保障。当谈到公司发展情景时,刘德希自信地说,公司目前年销售牧草两万吨,五年内争取实现生产加工10万吨牧草产品,销售额达两亿,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该县立足建设河西肉羊集散基地,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通过抓龙头、建基地、扶能人、带农户、抓服务、强基础等措施,全县设施养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 高山高效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在全县8个乡镇开工建设养殖小区10个,培育肉牛示范村1个、示范户10户,新增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462户,全县养殖小区累计达31个,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达1.14万户,规模养殖畜禽84.2万头只,养羊达112.9万只,以舍饲养殖为主的养羊业已成为山丹农民的当家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1096元。
山丹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00立方米,是全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农业基础薄弱,必须立足规模化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的现有基础,利用好光热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先天禀赋,把资源型缺水的劣势发展节水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县委书记赵学忠说,“认真分析我县的各项条件,我们认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突破口。”
按照“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滚动发展,协调配套”的原则,该县将设施农业发展重点集中在设施大棚、微蓄微灌、设施养殖及配套设施建设、特色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备上。在日光温室及配套设施上,重点扶持发展以种植蔬菜、葡萄、双孢蘑菇等为主的日光温室、半地下阴棚,引导普通大棚的改造升级,加大棚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普及节水灌溉设备及小型耕作机具,降低产生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在钢架大棚建设上,重点建设以马铃薯繁种、高原夏菜生产为主体的竹架、钢架大棚,鼓励规模连片,集中管理。在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露地蔬菜、高原夏菜、果园等经济型微灌溉及配套设施。在设施养殖上,重点发展自动供料、供水、控温、消毒及孵化、产房设施。在农机装备设施上,重点发展果蔬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设备,温室耕作、除草、施肥、采摘等机械及双孢菇立体栽培设施。
同时,按照“效益优先、规模建设”的原则,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建立了由农委、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组成的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指导和协调管理。与各乡镇及农林等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做到了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并将现代农业工程的各项任务纳入年度考核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了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根据产业特点,制订了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和运行管理标准,切实提高了设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该县出台了《山丹县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资金补助试行办法》。办法确定2010年,县上整合3000万元资金,按照补大不补小,补新不补旧的原则,支持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配套建立设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基金,以保障设施农业安全健康发展。具体补助办法是:对新建日光温室种植葡萄的农户或企业,县政府每座按3万元贷款额度贴息3年;没有贷款的,县政府对修建温室的农户每座奖励扶持资金10000元;对新建日光温室种植花卉和精细蔬菜的农户或企业,县政府每座按3万元贷款额度贴息2年;没有贷款的,县政府对修建温室的农户每座奖励扶持资金8000元;对新建食用菌大棚10至20座和21座以上连片的农户,县政府每座分别按1.5万元和两万元贷款额度贴息1年;没有贷款的,县政府对修建大棚的农户每座分别奖励扶持资金2000元和3000元;对连片新建日光温室20座以上的农户或企业,县政府每座奖励5000元,统一用于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求必须配套滴灌设施,县政府每座按1000元予以补贴;对新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优先享受卷帘机等机械设备的农机补贴。去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设施农业建设进行调研后确定,对建设双孢菇大棚给予更高的补助标准,每个标准棚最高补助可达1万元。
去年,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技术,该县组织科技力量,引试高新科技,寻求重点突破,发展园区经济,着力实施“1369”全民创业工程。即以发展通道经济为依托,大力推进能人带动战略,围绕国道沿线北部滩重点建设1个能人创业示范长廊;在城郊周边抓好北部万亩寒旱区高效农业园区、近郊山丹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南部山丹农场高新节水农业园区3个示范基地;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在国道沿线新型工业园区扶持建设6户现代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全民创业中发挥龙头示范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整合扶持力量,在各乡镇扶持发展9个农民科技示范创业园,建好一批县乡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引领现代设施农业的加快发展。
去年初,该县霍城镇新庄村充分利用县政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扶持政策,借助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双孢菇日光温室大棚,在二、四社投资40万元,新建占地26亩的双孢菇大棚42座。在建设过程中,由镇分管农业的领导联村挂项、包村干部驻村蹲点,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紧接着该镇的东关、西关、上西山、沙沟村积极行动起来,双孢菇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霍城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为了解决销路问题,镇上和外地客商签订了最低价每斤3元的双孢菇销售合同,并在新庄村建起一座恒温库,实现了种植、保鲜、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据统计,全县共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示范基点14个,其中设施葡萄示范点3个、设施双孢菇示范点2个、高原夏菜示范点2个、钢架大棚示范点3个。
在山丹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清泉镇西街村建成日光温室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8个进行示范;位奇镇建成白皮洋葱种植基地,引进示范白皮洋葱品种3个,辐射带动种植面积5500亩;陈户乡刘付、二十里堡村建成沙田西瓜种植基地,引进示范西瓜品种8个,辐射带动种植面积6700亩。在各乡镇建成集特色种植、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农民科技创业园10个,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形成能人带动创企业、帮助群众创家业、激励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格局。
该县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依托已建成的5个农民技能培训基地,采取进村入户巡回宣传、技术讲座、以会代训、田间地头现场练兵和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修建高效日光温室、种植高原夏菜的意义和致富典型,全面普及温室建造、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今年,举办培训班23期,召开专题培训会18场次,举办考察学习班5期,做到了用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用耐心说教感化群众,用经济效益引导群众,用身边典型带动群众,解决了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生产技术难题,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至目前,全县新建各类现代农业栽培设施768座,其中日光温室378座、双孢菇大棚390座,并全部配备卷帘机、滴管、雾喷设施,日光温室累计达1650多座,主要栽培作物以温室蔬菜、红提葡萄、双孢蘑菇为主,亩年均纯收益在1.5万元以上。完成钢架大棚建设任务1000亩,主要用于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全县建成良种场、清泉镇双桥、位奇镇东湾、陈户乡东门等6个高原夏菜示范点,带动全县完成高原夏菜种植面积5.13万亩,主要品种涉及菜用马铃薯、洋葱、胡萝卜、娃娃菜、番茄、白萝卜、甘蓝、笋子、菜花、一口菜、西芹、沙田西瓜等。
走进山丹润牧饲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隆隆的农机声和工作人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公司院内囤积的饲草原料像座小山,库房内存放着数万吨的牧草草捆。公司经理刘德希介绍说,公司邀请周边2000多名农户加入了种植团队,与5个村的1000多名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饲草原料供应得到保障。当谈到公司发展情景时,刘德希自信地说,公司目前年销售牧草两万吨,五年内争取实现生产加工10万吨牧草产品,销售额达两亿,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该县立足建设河西肉羊集散基地,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通过抓龙头、建基地、扶能人、带农户、抓服务、强基础等措施,全县设施养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 高山高效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在全县8个乡镇开工建设养殖小区10个,培育肉牛示范村1个、示范户10户,新增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462户,全县养殖小区累计达31个,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达1.14万户,规模养殖畜禽84.2万头只,养羊达112.9万只,以舍饲养殖为主的养羊业已成为山丹农民的当家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10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