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去年收成多少?效益么样?”“我和爱人去年租田种了13亩中稻,1亩茶叶,6亩百合,一年下来总收入有4万多元。”2月24日,罗田河乡四口塘村村民张竹安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省农业厅祝金水厅长带领的对口帮扶工作队。
厅长“推销”插秧机
“播秧是请人还是自己插?”祝金水接着问张竹安。“是我和我爱人自己插的秧,一天插一亩田。”
“考虑过买插秧机没有?买一台小型插秧机一万八千元,政府补贴一万,我们厅再补你两千,自己掏六千元就可以了。”“我家去年买了一台旋耕机,政府也补贴了。我目前还没考虑买插秧机。”“插秧机每天可插18亩田,有了它,你可以再多种一些中稻,省时又省力。自家田插完秧,你可以给别的农户帮工,村里有农机合作社吧,你还可以用你的农机入股。”“如果你一年能种50亩水稻,我就奖励你一台手扶拖拉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增产增收,离不开农业科技指导,也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啊。”祝厅长语重心长。“那好,那好。”张竹安高兴地说。
破解冬闲田的提议
“来的路上,我发现村里的旱地都种了农作物,而水田基本都闲下来了,这是么回事啊?”祝金水关切地问身旁的村民们。
在得知在家务农的556人中,大部分是老人,如果多种一季水稻,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的情况后,祝金水陷入了深思:大面积的冬闲田造成的资源浪费着实可惜,而发展粮食生产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采取奖励的方式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变单季稻生产为双季稻生产,应该是可行的。他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和村民们商议,并提议村干部和各村小组组长带头示范,鼓励村民多种多收。
四口塘村的“现场创业会”
近年来,四口塘村的村民们种植百合尝到了甜头,村支书张惠中介绍,百合种植面积由去年50亩增加到今年180亩。
“能不能有人牵头办一个加工厂,从百合的品种、技术、产品初加工到销售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把农户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祝金水在思考农产品增值的问题。“我原来在上海打工,对农产品加工有一些经验,我们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加工厂……”一个叫张建中的年轻人自告奋勇。
“看来,我们四口塘村人才不少啊,要发挥能人的作用,发展特色农业,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是啊,我们就是打工回来的,现在种田也一样可以致富。”张竹安的妻子忍不住插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