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甲鱼温室健康养殖中产关键技术
2011-03-04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前不久,在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召开的甘蔗机械化研讨会上,农机化管理司、农垦局、种植业管理司的领导同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以及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甘蔗主产区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共同探讨我国甘蔗机械化生产工作的同时,也对由农机化管理司组织起草的《关于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征求了在场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为2200万亩,糖产量达到了1200万吨,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作为产糖大国,我国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却相对较低,仅在30%左右,机收水平仅为0.05%。截至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2%,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问题将会更加受到重视。《意见稿》的提出,正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

  《意见稿》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我国甘蔗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突破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甘蔗机械化技术,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和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第二部分“工作目标”提出,“到2020年,主蔗区耕整机械化水平达到90%,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7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0%,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在提出加大购机补贴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意见稿》对甘蔗机械化生产的科学发展模式、产学研、农机农艺融合和完善管理方面作出了新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中还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协调农民、农场等生产部门、服务组织以及糖厂之间的合作关系给出了意见,形成了“公司(糖厂)+基地+农户”的生产链条。

  势在必行提高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

  众所周知,甘蔗收获环节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辛苦的环节,也是耗费劳动力最多,费用占总成本最多的环节。甘蔗收获作业量约占整个作业总量的55%。收获环节所花费的资金占总成本的40%-50%。据测算,一般情况下,人工每日约收割0.7-1吨,而中型甘蔗收割机每日可收割60-100吨,大型甘蔗收割机收割效率更可达到200-300吨/天。计算成本,甘蔗联合收获机收割费用为每吨45元,比人工收割费用平均每吨低25元。同时,据在场专家介绍,近几年,甘蔗人工收割成本还在提高。

  在农机化管理司发布的《关于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提出,“我国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30%左右”,其中,机收水平仅为0.05%。到目前为止,在全国2200万亩的甘蔗种植面积中,只有农垦系统的1.75万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关资料显示,在甘蔗主产区,甘蔗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环节中,耕作机械化已比较普及,种植和田间管理机械化已有一定基础,收获机械化正处于起步阶段,是最薄弱的环节。

  种种数据表明,甘蔗机械化收获既节省了劳动力资源,同时也节省了资金成本。但是,为何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成为整个生产环节的“短板”,成为制约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的“瓶颈”?

  谈到机械化水平,不得不先提起机械本身。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常用的甘蔗收获机械为国外进口的甘蔗联合收割机。此类收割机普遍进口价格较高,而且不适应我国复杂的蔗区地形,所收割的甘蔗整洁程度不符合糖厂和企业的要求。广大的甘蔗生产者和相关生产单位亟需我国甘蔗收获机械的自主研发成果。但是,目前甘蔗收获机械仍处于开发试验阶段,面对我国蔗区复杂地形和甘蔗收获各种实际问题,研发单位和企业的路任重而道远。

  农机与农艺不协调也同时影响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进程。在场专家提出,一直以来,我国甘蔗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种植品种、种植行距等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另外,受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我国沿海蔗区的甘蔗容易倒伏。培育抗倒伏、易落叶的甘蔗品种,也使得收获机械便于作业。据广西农机部门统计,广西地区蔗农传统种植行距在0.7-0.9米,与甘蔗收获机械要求的行距1.1-1.4米不相协调。同时,甘蔗品种的多样性和种植时间不统一的实际情况使得甘蔗联合收割机不能连片作业,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如果甘蔗的品种可以像洋葱一样,每一个的长短大小基本相同就好了!”一位专家开玩笑地说。

  另外,我国蔗区地形复杂,丘陵山区和坡地最为常见。在这种因素基础上,长期以来的传统种植方式使得目前甘蔗种植模式呈分散状态。规模小和种植分散也影响到甘蔗收获机械的使用。同时,影响蔗农和甘蔗生产单位经济效益另一个因素就是当前的制糖企业与甘蔗生产单位在机收甘蔗品质上看法不一致,导致蔗农和甘蔗生产单位利益受损。据了解,收获机收割后的甘蔗尽管经过机械处理,还是掺杂部分蔗叶、蔗尾等杂物,业内人士称其为含杂率较高。据统计,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含杂率约为4%-7%。而糖厂对含杂率的要求小于3%。

  不懈努力推进甘蔗机械化

  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农业部加强规划指导,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不懈努力推进甘蔗机械化稳步向前发展。“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将甘蔗生产机械化列入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重点工作。同时,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甘蔗主产区也相继制订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农业部于2010年在广东、广西建立了4个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和示范农场,并提出了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在甘蔗收获机械、种植机械、割辅机械和剥叶机械4款类型甘蔗生产机械进入补贴目录后,2010年,农机化管理司又将甘蔗收获机械的单机补贴额提高到20万元。同时,部分省份对甘蔗生产机械实行累加补贴。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全国已补贴各类甘蔗生产机械3785台套,使用中央财政及地方配套补贴资金约1100万元,受益农户达7800多户。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甘蔗机械,甘蔗主产地区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广西各地建立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并定期召开现场演示会,通过技术咨询、示范、推广甘蔗生产技术等手段,使蔗农了解机械化生产的巨大作用。通过不懈的努力,至2010年底,广西推广甘蔗地深耕技术达到了400万亩,甘蔗收获机械和装载机械化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与此同时,甘蔗机械的科研攻关也取得了成绩。在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研制开发”研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研究开发了悬挂式和侧悬挂式整秆甘蔗收割机、甘蔗剥叶机。2010年,相关单位组织申报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以开发不同型号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并进行技术集成试验示范。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工作的重要之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多部门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中,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将会有新的突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7545-1.html

标签:农机 关键 技术 中产 养殖 健康 甲鱼

上一篇:太原: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设施农业保证市场供应
下一篇:凉州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服务体系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