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是小麦主产区,小麦抗旱应变被动为主动,提前防范”,3月8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河北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建议,兴建农田水利特别是微小型水利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扶持抗旱科技创新,使小麦抗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王海波委员说,由于去年播种和冬前管理做得较好,加上今年以来抗旱管理措施及时,今年的小麦不会减产,而且有望增产。接下来需要靠考虑的是,小麦抗旱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华北是小麦主产区,向来十年九旱。在抗旱问题上,若能变被动为主动、提前防范,会事半功倍。
为此,他建议努力提高抗旱用水的“机动性”保障力。因旱受害的小麦,不仅出现在纯旱地,还出现在渠灌区。要解决纯旱地的问题,需全面兴建农田水利,而对于渠灌区则需配套小型、微型储水设施或机井,以弥补水渠调水缺乏“机动性”的不足。王海波委员认为,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再遇干旱天气就不会对小麦构成大的影响。由于产粮区政府财力往往偏紧、农民收入偏低,建议这类水利设施建设不再要求地方配套、农民拿钱。勉强为之,难达目的。以实用、顶用、耐用、节约、多效益为目标,中央出“财力”、地方政府和农民出“心力”建好、管好更为现实。
王海波委员说,全面推广农艺防旱措施和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保证小麦丰收的重要因素。他认为,问题麦田多因播种质量不高、冬前管理不当所致。因此科学播种、播后镇压,适时浇冻水、耧划,是有效的农艺防旱措施,是耐旱、耐寒的基础,应注意推广。麦田遇旱需浇救命水或补墒水时,要求灌水量不大,但目前多数麦区缺乏适应这种要求的技术。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提高水效益,还有益于抗旱能力的提升。华北不适宜发展高喷,而且价格昂贵,应推广成本低廉的塑料“小白龙”和“微喷带”等实用强的节水灌溉技术。
王海波委员还建议大力扶持以抗旱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他说,品种和技术,在粮食的节水生产方面具有制约性,政府应积极主动地支持包括抗旱资源挖掘在内的抗旱品种培育、节水栽培技术、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以不断提升小麦抗旱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抗旱研究易受自然因素干扰,发展提升科学实验用的防雨设施是保障抗旱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