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业作为一个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三农’特殊的、具有公益服务性的不可或缺的行业,同时又是面临国外企业强势竞争的弱势行业,国家应加大对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按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金额的3%-5%设立 ‘农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副总裁刘大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大功代表认为,最近几年,虽然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带动下,我国农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二是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三是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同时我国农机工业还面临国际跨国公司的挤压。
在这种情况下,农机企业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继续发展,提升农机化水平的任务还是相当困难的。我国农机企业由于面向的用户主要为农民,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取让利农民的政策,农机产品连续十次降价。在市场经济时期,价格虽然放开,但由于受农民购买力的制约,不能大幅提高,企业处于微利状态,行业的效益是机械制造业中利润率最低的,前些年仅为2%左右,使得农机制造业的企业几乎没有积累,农机行业研发投入目前不足销售收入的1%,远远低于国外的4%-5%,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难以进行。
国内绝大多数农机企业开发创新能力低,这主要源于我国农机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特别是由于近几年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大量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基础和共性技术缺失,行业的技术创新体制还未形成,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位,高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形成了对国外技术严重的依赖,制约了我国农机工业的持续发展。
国家对农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弱,现有渠道分散。如“十一五”国家对农机方面的科技支持资金不到1.5亿元。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国家支持农机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大约为4亿元,这远远不能适应农机工业的发展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六条提出: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也提出: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和智力引进。国家技术改造投资要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给予倾斜和重点扶持,地方政府也要按照一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在年度投资安排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所需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技术装备的技术进步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作为国机集团的领导,在谈到国机集团的农机制造业务时,刘大功代表表示,国机集团作为大型央企,旗下拥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机院以及中收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国机集团对农业装备板块业务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实现500亿的业务规模。国机集团旗下的农机制造企业在业内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是作为独立运营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同质化业务、同业竞争、分散决策、重复投资以及业务上缺少协同的现象。去年国机集团对所属的工程机械板块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国机重工”,未来国机集团也计划按照市场规律,对农业装备板块进行整合,有可能成立“国机农装”。
对于“十二五”农机工业的发展,刘大功代表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十二五”是国内农机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机遇期,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从传统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对于有实力的农机企业,要跳出低端产品竞争。无论是拖拉机还是收获机械,主导产品要加快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随着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加上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农业机械化的经营规模将越来越大,产品需求将向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功率农机和大型农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