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塞县侯沟门村是陕北高原延河边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山村。2006年农历除夕,胡锦涛总书记曾在这里同乡亲们一起扭秧歌、做年糕、过大年。之后,侯沟门村被确定为全国新农村示范点。时隔五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记者来到侯沟门村,看到平坦的柏油路,崭新的平房,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和整齐的蔬菜大棚,着实让记者眼前一亮。侯沟门村不光是这些硬件设施做的较为完善,自从村里开始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之后,农民的口袋也慢慢鼓了起来。
记者:咱们是从什么时候种的大棚菜?
侯沟门村村民老刘:从93年。
记者:之前你们种的什么?
老刘:一直种的黄瓜。
记者:没有大棚的时候靠什么生活?
老刘:那就靠种地,种地打粮食一年也打不来多少。现在种这个收入上比种地还强,就是基本上生活问题都比原来好了。
记者:你们一年能收入多少?
老刘:去年卖了两万四五,吃穿都比原来强了。
据了解,当地政府在农民建设蔬菜大棚期间给每个大棚都补助八千到九千不等的专款,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方面也发展了一方的经济。农民对政府的好政策都是赞不绝口。
老刘:这个棚就是七八分地。
记者:你们建这个棚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老刘:建这个棚得一万多。
记者:政府给你们帮助扶持了没?
老刘:一个棚给扶持了八九千。
记者:建好了以后种上菜后续还有些什么投入?
老刘:投入就是一年的膜、肥、草帘子,一年需要五六千。
侯沟门村的村民靠大棚菜致富了,从06年人均收入不到五千元增长到现在的每年人均收入8500元。不光是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村里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住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大平房,通村路和生产道路都铺的平平整整。村支书杨丰岐骄傲的说,这些都是村里自己出的钱。
杨丰岐:原来我们这个村上是四个村民小组,都在沟里住着的,从那以后逐年的收益也比较好了,现在沿川道居住的都是新村,在住的这方面住的都比较好。咱们这的路是乡村路,柏油了以后有个十年吧,完了就是生产道路,现在都是柏油的,咱们是前年把这个整好的,都是村上修的。
不光是硬件设施比较好,村里的软件设施也非常的完善,有些甚至比县里的还要先进。
杨丰岐:咱们这现在也安装了自动存取款机,咱们县里都还没有这个,县里面都只是取款机没有存款的,这个是两用的。咱们这个村现在无论是医疗卫生室、还是警务室、合作社这些方面都已经健全了,比较齐全比较完善。
杨支书表示,接下来,村里还要发展养殖业,形成循环农业,搞无公害蔬菜,还要发展第二、三产业,建农家乐旅游景点,形成合力来带动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