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河北张家口康保发展设施农业探索高效种植新路
2011-03-30   来源:互联网   

  3月26日上午,记者在江西省从鄱阳县驱车来到了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在桥溪村村头的路边,有一大片被白色温室覆盖的农田,在田边树立的大牌子上写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稻-稻-薯’耕作模式示范片”。记者下车了解情况。
  田里的塑料棚高一米左右、宽4米左右,小巧紧凑。一位皮肤黝黑、面带微笑的中年妇女从大棚间的田埂走来,记者料定她就是这里的主人。经询问得知,她叫崔彦芝,今年五十岁,内蒙古人,是浮梁县鹅湖镇专门请来种马铃薯的“专家”。
  崔彦芝饶有兴致地说:“我是去年冬天来鹅湖镇租了300亩地种马铃薯,种好了给农民做示范。收完晚稻,种一茬马铃薯,赶在4月20日早稻插秧前把马铃薯收了,4月24日左右就可以插秧了,正好利用冬闲田。
  当记者问起一亩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比时,崔彦芝说,因为是双层膜覆盖,一亩要投入3000元。由于今年春天气温低,元月19日当地还下了一场大雪,把塑料棚都压塌了,所以今年的亩产也只能达到2000斤左右;如果是正常年份,亩产应该在4000斤左右。按2元一斤算,每亩减掉成本可收入4000多元。
  记者向鹅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询问示范片的情况。据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李志明介绍,这个“稻-稻-薯”示范片共有302亩,都是水田。鹅湖镇有3.51万亩耕地,其中3.4万多亩是水田,当地农民种植双季稻,每年从11月下旬至来年4月中旬,水田约有150多天空闲。因此,在当地推广一年三熟的“稻-稻-薯”耕作模式意义重大,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情况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按这个模式耕种,早稻平均亩产1040斤,晚稻1070斤,马铃薯一般亩产3500-4300斤。
  记者还看了浮梁县鹅湖镇工厂化育秧点――鹅湖镇水稻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有106户农民,种植了2100亩水田。43岁的李冬泽以前在外打工,由于岁数大了便回家种田。他种了126亩田,每亩收入500-600元,一年下来有6-7万元收入。他说:“现在国家种田政策好,在家种田收入也稳定,还可以照顾一下家里。”
  在鹅湖镇工厂化育秧点现场,浮梁县农业局局长李干南说,一个180育秧大棚,预算购价6000元,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给1800元,省里再补贴1200元,补贴占了预算投资的50%。而在实际购买中,县农业局通过讨价还价,每个大棚只花了5200元。因此,补贴的实际比例占到了57%。
  从见缝插针的“稻-稻-薯”耕作模式,记者感到农民增收的办法还有很多,需要开动脑筋琢磨;从大棚育秧的补贴过半,记者看到了各级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强大,导向作用明显。我们期待下一站能看到新的亮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7246-1.html

标签:农机 高效 种植 探索 农业 张家口 发展 设施 河北

上一篇:辽宁省盘锦市春耕备耕生产进展态势良好筹划设施农业
下一篇:安徽宁国市设施农业机械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