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种菜图省事,多半都是用复合肥,今年我们都改变了施肥方法,农家肥、生物肥大行其道,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说起“低碳温室”,道里区蔬菜种植户卢玉山如数家珍。据了解,哈尔滨市制定了绿色有机蔬菜标准,促进无公害蔬菜向绿色、有机蔬菜转换升级。“低碳”种植越来越受到农民青睐。
走进道里区建国村绿色庄园卢玉山家的温室,只见密密麻麻的苦苣长的格外茂盛,番茄苗也已经吐露出绿叶,温室内星星点点的绿色煞是喜人。卢玉山说,早春定植,育苗基本结束,现在小叶菜已经陆续进入市场,再有几天黄瓜也会上市。说起大棚的长势,卢玉山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他的温室大棚全是采用农家肥和生物肥,鸡粪和猪粪都是从附近养殖户家中买来的。卢玉山强调,育肥关键是温室底肥施用酵素菌,它类似于发面用的面引子,肥料按一定比例测土配方,可提高蔬菜温室地温2-3℃,这样能加速施用鸡粪和猪粪等肥料分解,同时杀灭病菌和虫卵,蔬菜成熟期也能提前7-10天,既保证叶菜无公害品质,又能提高效益。
卢玉山说,酵素菌肥料一吨才50多元。鸡粪和猪粪都是养殖户的“垃圾”,而在他这里就成了无公害的肥料,花不了多少钱,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卢玉山介绍,在植物生长中根据遇到的不同情况,再施以蛋白有机肥。一亩地只要一茬酵素菌底肥,再配以一定量的农家肥。以果菜为例,一亩地施用蛋白有机肥约25公斤,相比复合肥,每亩地少投入100多元。
今年,卢玉山承包了绿色庄园内19个温室大棚,他告诉记者,果菜刚刚育苗就有来订货的业主,低碳蔬菜之所以卖得好就是因为吃得健康。在建国村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道里区新发镇建国村是哈尔滨市蔬菜种植基地之一。近几年,该乡政府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田间地头巡回指导和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导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注重降低生产成本、合理施用农家肥,以此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如今,发展低碳大棚、算低碳账的农民日渐多了起来。许多农民纷纷选择了环保健康的农家肥和生物肥等“低碳大棚”方式。
据哈尔滨市农委蔬菜处人士介绍,哈尔滨市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道里区新发镇蔬菜批发市场率先实行地产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哈尔滨市市郊90%以上蔬菜生产大都采用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栽培模式。近几年,随着低碳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菜农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他们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环节采用农家肥、生物肥进行耕作,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