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就业竞争,以及房价高、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不少大学生把返乡创业作为第一选择。
崔鹏,就读于山东黄海学院,主修机电一体化,2010年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博湖县本布图镇劳希浩诺尔村五组老家,按照他自己话说是“以退为进,返乡务农也是一种就业渠道”。
近日,笔者来到了崔鹏家的大棚里,他家大棚面积虽不大,棚里种的无公害西红柿却十分有看头,经过崔鹏悉心照顾,棚里的西红柿秧长势很好,一眼望去齐刷刷的一片翠藤萦绕,嫩黄的小花在藤中点缀。预计4月底左右能收获第一茬西红柿。
据了解,崔鹏家有6亩多地,由于地少只能靠大棚和小拱棚增收,主要种植西红柿、白菜和辣椒,估计一年下来亩产收入在万元左右。
在本布图镇像崔鹏这样的“返乡族”不在少数,新布呼村五组的胡海雷与同学李伯涛合伙搞起了大棚种植,他们俩一个出地,一个出技术。今年,胡海雷家里的15亩地上全立起了大棚,毕业于新疆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李伯涛则将所学用于两人的大棚种植事业,他俩大棚里的板椒、食用辣椒、西红柿苗育明显比一般大棚里好。
目前本布图镇返乡大学生已达50余人。再加上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引导,巴州就出台了针对返乡就业大学生的社保补贴,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回头看。
如今,大学生返乡就业能给广大农村带来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些都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不管是当村干部也好,种菜也罢,大学生在带动农村文化发展、给农民传授农业知识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的致富经验在广大农村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能够有效地带领其他农民致富奔小康。返乡务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只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必将“激活”人才潜能,“带活”农村经济,返乡就业的大学生也必将成为新时期构建富裕、和谐新农村的一支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返乡就业也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沉重的就业压力。在城市就业紧张的形势下,这些大学生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不但不是求职的“下下策”,而是人生发展的“上上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当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显得特别重要。工作不分贵贱,“能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只要你有丰富智慧和超凡的勇气,“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
贾万志:推进农机化发展再上新水平
2011-04-13 来源:天山网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7088-1.html
上一篇:安徽:农机手免费办卡加油享优惠
下一篇:山东省开展保护性耕作小麦生长情况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