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河北台前县:设施农业让农民笑开颜
2011-04-1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绵延5个月之久的北方八省大旱,截至2月24日,仍未彻底摆脱。

  在新世纪“十年九旱”的现实面前,什么才是破解农业“靠天吃饭”的最佳途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通过采访相关专家,来寻找答案。现状:抗旱还在“吃老本”

  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兴水利,使得农业的命脉跟水利紧连,及至“五五计划”结束时的1979年,全国拥有灌溉面积达7.3亿亩,居世界首位。

  无论是在灌溉密度、还是人均灌溉面积,当时的中国农田水利,均可称世界翘楚。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1987年,全国水利工程总投入为2164.11亿元;劳动力投入折合1137.03亿元。水利部《四十年水利建设成就》显示,在此期间,共建成10万立方米以上的各类水库8.6万座,人工沟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等。

  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高潮陡落,水利建设从原先占基建投入的7.08%降至2.7%,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

  于是,早前建设的这些设施,成为此后旱灾之中仍被广泛使用的抗灾“利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鲁南、豫东农村采访发现,当地抗旱使用的机井,大多存活了50年左右。

  比如,河南夏邑曹集乡靳湾村的6眼机井,年龄最小的距今已有30年,根据该村支书靳友峰的介绍,大多数机井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

  上月末,水利部部长陈雷用“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12个字,力陈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他说,水利落后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根源:水利建设未成系统

  事实是,近些年来,我国在水利设施上的投入并不少。仅2005年起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积投入就达1200多亿元。

  不过,类似的资金仅为工程性的投入,对于水利设施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并未有配套资金入位,使得水利设施的寿命大打折扣。

  环保部规划设计院原院长夏青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不相匹配,重建设轻维护,水利建设没有形成系统。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多地早前建好的小型泵站和机井等,处在逐年报废中。以山东郓城为例,该县有小型泵站134座,其中完好19座,占总数的14.18%,已报废75座。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水利设施在“超期服役”中,由于管护不到位,正自动“退役”.出现此种情况,一方面受资金之困,另一方面是因无人愿管。

  根据九三学社此前的调研,各省水利投入都在递减。同时,中央投入之后,要求省市各级对于工程予以资金配套,但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导致项目往往不能很好执行。

  此外,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落差的加大,使得农户的“经济账”更多来源于打工收入。对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在夏青看来,彻底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颇有难度,一方面受到我国季风性气候影响,另一方面,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不高。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一成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现在农户抗旱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如果1亩小麦浇3遍,大致需要近100元的投入。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每亩小麦在丰年可产1000斤左右,但是干旱之下,会减至700斤左右,据此,农户剔除投入后收入寥寥。

  在此情况下,一部分留守农户选择等待,等待下雨而不愿投入浇灌费用。更多的农户选择外出打工,在他们看来,在外两三个月的收入,或许就能达到种地一年的收入。

  公开资料称,我国每年因水利设施欠缺,导致天气灾害引起的粮食生产损失高达500亿公斤左右,粮食安全从未像如今这般牵动国人的神经。

  基于此,夏青建议,我国应该发展节水农业,各类节水措施必须上去,要和农业现代化联系起来,“当然,这个投入很大,单纯靠过去修建水库等,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也指出,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北方供水危机的首要途径,应建立有效灌溉制度。

  如今,在生态、生活、农业等多重用水途径下,处在干旱危情中的华北、黄淮,尤在农业用水方面远远不足,向地下要水抗旱成为首选。但“漏斗区”的不断扩大,让这项措施成为不可持续之举,夏青认为要解决北方的水危机,“节水”才是正选。编后语

  一粒种子落地后的命运,何时才能摆脱各种极端气候的不断“骚扰”?

  近两月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足迹遍布八省旱区,直击抗旱第一线,并努力找寻这背后隐匿的系列短板。

  曾经火热的“灌溉革命”和“保水农业”,如今不复存在,使得半个多世纪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出现历史倒退,“靠天吃饭”成为旱区农户的无奈之选。而从农人数的减少、节水农业的落后、农业效益的低迷等多重因素累积,使得“靠天吃饭”仍在继续。

  不过,有了这场大旱的深刻教训,有了中央“一号文件”的全力支持,我们相信,大旱之后,抗旱经验将得以丰富,历史欠账将不断补上,扶持政策将渐次出台,于此,“靠天吃饭”的尴尬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7021-1.html

标签:农机 农民 农业 设施 河北

上一篇:山东出台《关于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
下一篇:吉林龙城区:设施农业建设全线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