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播种机的前行,种子、化肥、除草剂和黑色的滴灌管一起被埋在农膜下,划出一条条银线。随着阿鲁科尔沁旗10万亩膜下滴灌项目全线开工,赤峰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500多万亩,年节水量5亿多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库容。
林西县七一村党支部书记吴子丰做了一个比较,过去大水漫灌一亩要用水100吨,现在用滴灌只用30多吨,肥随水走直接进入庄稼的根部,能省肥30%,增产7%以上。赤峰市水利局局长李延庆算了一笔账:50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全部完成后,每年可节水6.3亿立方米,相当于又修建了6座三座店水库。
2011年开始,赤峰市定下每年发展100万亩,5年发展50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的目标。市里整合农口各类项目资金,把发改、国土、农牧业、农机、扶贫、农业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市、县两级财政还专门拿出1.37亿元资金用于膜下滴灌工程。
在阿鲁科尔沁旗连天公司,一字排开的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正在喷灌作业。公司副经理高建国介绍,使用喷灌后,成本由原来的30元降到了5元,灌溉周期由20天缩短到2天,每亩产草700公斤,是天然草场的10多倍。
赤峰如今已发展喷灌面积近52万亩。近几年,全市还投资3.47亿元,对4个30万亩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完成总、干支渠道防渗衬砌32.7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5万亩,每年可节约用水1863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86万吨。
让农民自己管水,这是赤峰发展节水农业的另一招棋。目前,全市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拍卖、承包、租赁和股份制改造,已成立用水协会1000多个。林西县官地镇二段村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后,实行了“一把锹”管水制度,原来白天浇地夜里不浇、纵水入沟的现象大为减少,每轮灌水时间由原来的80天缩短到60天,每亩水费由原来的16元降到了8元。大乌兰村实行机电井刷卡浇地后,每亩地的节水量达50多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