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自发展设施农业以来,已形成35万亩的蔬菜种植规模,年产蔬菜超过100万吨,按照固原市非农业人口20万计算,每人每天可供应15公斤的低价蔬菜,但事实并非如此。5月11日,固原市商务局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固原蔬菜绝大部分销往南方市场,只有少量供应本地市场,而当地市民不得不花高价购买外地蔬菜。
做蔬菜零售生意的张彩萍最近在固原市区中山街附近开了一家便民菜店,每种菜的数量都控制在5公斤以内,以防积压腐坏。其实,张彩萍在老家原州区头营镇就有蔬菜大棚,但自己依然从批发市场批菜销售。张彩萍说,自家种的菜品种单一,且数量大,蔬菜成熟上市后,外地客户都上门收购,一次性就可以销售出去。“类似我这种便利店,需要的数量太少,从田间运输到便利店很不划算。”
记者从固原市商务局市场科和农牧局种植业科了解到,固原市年产蔬菜超过100万吨,但70%以上销往陕西、河南、四川、广东等地。而固原蔬菜市场,80%是外地蔬菜,本地菜仅占两成。原州区最大的农村蔬菜经销合作社负责人 原州区孙家河村村支书杨满福告诉记者,区内市场相对需求量少,几十吨蔬菜一下子无法消化,所以蔬菜大多都外销。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本地居民只能花高价吃外地菜。杨满福透露,外地蔬菜通过订购、批发、零售等环节,最后到市民餐桌上,价格就是原来的3倍。以辣椒为例,从原州区销往外地时,客商从菜农手中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收购,经过批发、零售,每公斤就涨至5元左右;西红柿田间收购价每公斤1元左右,等到消费者手中每公斤涨至3元左右。
“本地菜低价外销后,本地市民却以3倍的价格吃外地菜。”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这个矛盾,除调整本地蔬菜种植结构外,在当地建立种、产、销一体化市场势在必行,这样既解决了菜农的销售之忧,又可降低本地市场菜价,市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做蔬菜零售生意的张彩萍最近在固原市区中山街附近开了一家便民菜店,每种菜的数量都控制在5公斤以内,以防积压腐坏。其实,张彩萍在老家原州区头营镇就有蔬菜大棚,但自己依然从批发市场批菜销售。张彩萍说,自家种的菜品种单一,且数量大,蔬菜成熟上市后,外地客户都上门收购,一次性就可以销售出去。“类似我这种便利店,需要的数量太少,从田间运输到便利店很不划算。”
记者从固原市商务局市场科和农牧局种植业科了解到,固原市年产蔬菜超过100万吨,但70%以上销往陕西、河南、四川、广东等地。而固原蔬菜市场,80%是外地蔬菜,本地菜仅占两成。原州区最大的农村蔬菜经销合作社负责人 原州区孙家河村村支书杨满福告诉记者,区内市场相对需求量少,几十吨蔬菜一下子无法消化,所以蔬菜大多都外销。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本地居民只能花高价吃外地菜。杨满福透露,外地蔬菜通过订购、批发、零售等环节,最后到市民餐桌上,价格就是原来的3倍。以辣椒为例,从原州区销往外地时,客商从菜农手中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收购,经过批发、零售,每公斤就涨至5元左右;西红柿田间收购价每公斤1元左右,等到消费者手中每公斤涨至3元左右。
“本地菜低价外销后,本地市民却以3倍的价格吃外地菜。”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这个矛盾,除调整本地蔬菜种植结构外,在当地建立种、产、销一体化市场势在必行,这样既解决了菜农的销售之忧,又可降低本地市场菜价,市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