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水利,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动水利体制与机制创新,为水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采访各级水利系统的官员、专家和基层水利工作者,他们不约而同回答记者: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太难!但是一定要改!
我省是水资源大省,大江大河、小沟小渠,比比皆是;水库、灌区、坝塘,星罗棋布,怎么改?
云南各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表明:关键是寻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这些创新实践就在我们寻访的故事里。
大姚县黄海屯村委会龙潭村民小组,一位叫刘文林的大爷,坚持要求承包村里的小坝塘当“坝长”――
春耕之喜
去年秋季,龙潭村民小组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拍卖会”。
小龙潭坝塘边上,村里一百四十几号人围在边上坐着。刘文林大爷有点紧张,他盘算着如何抢先举手,他志在必得要竞拍当上小龙潭坝塘“坝长”。
小龙潭坝塘已经有些年头了,58岁的刘文林记得自己七八岁时,政府出资给修的。“这塘子可是养了我们村50多年呐!”村民对小龙潭坝塘很有感情。
不过,小龙潭坝塘的管理越来越成问题,所有权属于村集体的,村里请人管护一年要600元,再加上维修管理费用,一年没有一两千块下不来,可灌溉村里的40亩地,水费每年只收得68元,反倒成了村组集体的负担。坝塘越管越亏,越亏毁损越大。每年春耕前,蓄水、管水、清淤、修渠的劳动量是越来越大,但是分水效率是越来越低。
小龙潭坝塘管理变成村组不满意、群众不满意、管理人不满意的“三不满意”矛盾焦点。
“前些日子村里决定,将小龙潭坝塘20年经营权拍卖给个人。我看到公告后是又喜欢又担心,喜欢的是只要勤劳不怕吃苦,小坝塘还是盘得出钱来的,担心的是如果拍卖价太高,拍不起!”刘文林事后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去年10月,黄海屯村委会根据州、县安排,对全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决定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采用承包、拍卖、委托管理、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自行管理等5种管理形式。
拍卖那天,村里公布的起价从2000元开始。刘文林一上场就遇到了竞拍对手,起初有10多位村民争先举手,渐渐的,声音小了,举手少了,他和另一户村民连续又竞拍8轮。
刘文林笑到了最后:“对方喊到了3000元,场上没声了,我心一横,就叫出3100元。”
刘文林心里有本明白账,靠收水费,20年也就收得个千把块钱,谁也管不起。但是这个有9000多方水的小坝塘只管浇灌40亩地,一年大、小春就种两茬,用不了多少水,只要管得好、调节得好,库容有保证,鱼就可以常年养着,3100多块钱用不了两三年就收回了,而且每年两千块钱的维护费就有了保障。他和村上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保证“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用水有保障”。
眼下,是小龙潭坝塘经营权拍卖后的第一个春耕季节。刘文林可不敢马虎,秋冬蓄水前,他就请两个小工把闸门卸下来清理和检修,而且各条沟渠都清过淤。记者见到他时,他还在黄昏里忙碌,脚蹬长筒雨鞋、手里提着长长的网兜围着坝塘打捞树叶等沉积物。
春耕开始,刘文林手机24小时开机,哪家要灌水泡地了、哪家要输水栽烟了,他跑前开闸,跑后堵沟、通沟,跑到地里等着水进去……他成了村上最忙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