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区先后累计投入发展设施农业资金1.9亿元,计划“十二五”末全区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将达20万栋。
青海新闻网讯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河湟特色农业百里长廊建设,海东地区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建设,通过“强领导、建基地、报项目、增投入、抓科技、优服务、建市场、促流通”等有效措施,使全区设施农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今年,全区将完成设施温棚建设1.72万栋,目前,温室主体墙建设全面完成,其中,一半以上的温室已扣棚,开始种植的温棚达6000栋。全区计划到“十二五”末,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达到20万栋。
作为青海农业大区的海东地区,始终将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全区先后累计投入发展设施农业资金达1.9亿元,设施农业规模由小到大、效益由低到高。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全区各县克服专业人才少、投资紧缺等困难,广泛应用新技术、大力调整生产结构,加大蔬菜名、特、优、新品种的推广、试验、示范力度,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和上下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先后推广设施温棚“两粗两细”和“三粗一细”交叉栽培技术,无地膜、反光膜、节水滴灌、黄瓜嫁接等技术。举办设施农业栽培科技培训400多期,培训人数达5万人,科技在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贡献含量在逐年提高,使全区蔬菜产品质量和档次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同时,海东地区已初步建立起多渠道竞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流通体系,在乐都、平安、民和主要市场建立了蔬菜价格信息网络,建立以县为中心的各类农村集贸市场达90多处,形成了生产与流通的良好循环,有力地促进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使全区每年向外销售的冬萝卜、大白菜、胡萝卜、甘蓝以及菠菜、油白菜、芹菜、娃娃菜、循化线椒、乐都紫皮大蒜、地膜马铃薯、乐都长椒等蔬菜品种达20万吨以上。
在今后设施农业的发展中,海东地区将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设施温棚建设标准和扩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大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规模,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加速农民增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