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就是发展生产力。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自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西藏农业发展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速西藏农业机械化进程
林周县长势良好的农田
和平解放以前,西藏广大农区普遍使用藏犁耕地,人工撒播,牦牛踩场,甚至有些地方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烧荒肥田”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对发展西藏农牧业生产非常重视,一批新式农具开始在西藏投入使用。
随着国家对西藏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2005年西藏开始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操作模式是:西藏首先进行农机产品的招投标,然后将经过招投标程序进入西藏自治区财政部门印制的《政府采购目录》中的农机具产品,全部明码标价,并在主要媒体进行公示。此外,各县(区)财政、农机部门还将入选政府采购目录的农机具品名、型号和价格等一并做成彩图,免费发到农牧民手里。农牧民选中产品后,只要将农机具价款的65%交到县(区)农机管理部门,供应商根据农民的购买需求提供相应产品,给农牧民供货。供应商从县(区)农机管理部门领65%的货款,剩下的35%的货款,则由供应商凭相关资料到财政部门兑现补助。
此项补贴政策一经实施,就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的购机热情,西藏全区各地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累计投入西藏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就有2亿多元,西藏自治区购置补贴农机具达到2.3万台(部)。实施补贴的县、农场、社区累计达到221个,补贴范围如今已覆盖西藏所有农牧业县和农场。补贴种类也扩大到11个大类、738个品种,受益农户由“十五”末的240户扩大到2010年的2.3万户,受益人数累计达到50余万人。
林周县是西藏自治区的产粮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8万亩,占整个拉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拉萨市的第一农业大县。在林周县采访时,记者看到农牧局这样一组统计数据:
依表可以看出,目前林周县全县农机使用覆盖已达84%以上,主要农田已全部实现机耕和机播。
目前,西藏农机使用率不断提高,这标志着西藏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了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农机处介绍,到2010年初,西藏农机总动力达到359.64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175.64万千瓦,增长95.46%。全区各种农用机械达到11.05万台,农用耕、耙、播、收机具达到10.83万台。西藏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正朝着机械化水平不断迈进。
农机化迎来“黄金时代”,西藏粮食生产跨进现代化
林周县农民正在用大型机械播种
林周县甘曲镇甘曲村强巴曲扎家中的收割机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曾说,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西藏农业机械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西藏粮食生产效率。
长期以来,西藏大多数农牧民都是用小型农业机械或者“二牛抬杠”反复耕种,致使土壤活土层越来越浅,犁底层越来越坚硬,造成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推广深松技术,但由于当时农业机械装备相对落后,中小马力拖拉机无力进行深松,进展缓慢。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后,西藏大型耕种机械不断增多,土壤肥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近日,记者在林周县甘曲镇甘曲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强巴曲扎家的院子里停放着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机、2台播种机,还有两台小型收割机。强巴曲扎告诉记者说:“我家有18亩地,以前用畜力耕种,地翻得很浅,大量的肥力都流失了,每亩青稞才能有300斤的收成。现在用大型农业机械,每亩青稞的收成可达到500斤。”
农业机械化,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农机在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
林周县春堆乡卡东村主任拉巴介绍说,我们村只有279户人家,人口较少,以前麦收时节,大家忙得比打场仗都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后,村里现有手扶拖拉机240辆,收播效率大大提高。农忙时节,很多在外务工的人员都不必赶回来了,他们完全可以安安心心在外挣钱了。现在,农业机械化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他们有的从事特种养殖、有的在外务工、有的还利用农闲时节用自家的农机跑起了运输,家里的收入不断增多。
此外,农机的大量应用,还为西藏一大批专业机手创造了新的市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农机手成为专职农机工作者。这些农机手中的不少人牵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帮助提高周边农民素质及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降低运营费用等提供了保证。
农业机械化,为西藏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记者在林周县采访时,发现这里农田肥沃、植被茂密,当地农牧民使用先进的农机具精耕细作,青稞亩产量达到700斤以上,小麦亩产量达到800斤以上,均比原来手工耕作增产5成以上。
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记者从林周县了解到,作为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林周县将在今年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在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将购买90马力拖拉机36台,购置与之配套的的犁、播种机、旋耕机或圆盘耙108套,购置大型收割机18台,新建(维修)机耕桥294座、机耕道5.9万米,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智能温室、钢架大棚等先进设施,通过统一量化的标准作业,建立起“企业+示范园区+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将分散的农牧民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产销一体化格局,进而实现西藏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经营。
打造现代观光农业。林周县甘曲镇镇委书记侯刚,曾担任过县招商局局长,一直比较关注农业的发展问题。在谈到西藏农业未来之路时,侯刚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西藏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快。以林周县为例,作为自治区机械化示范区和农业大县,依托即将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全可以打造现代观光农业。通过统一的标准作业,建立规范的现代农业模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这样就可以把西藏绿色农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牧民收入。”
建立起土地合作社。随着西藏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剧,西藏大量农村剩余闲置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当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后,农业生产粗放经营已成为西藏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西藏农业发展已经到了社会化小农阶段,土地不再是农牧民唯一的谋生手段,通过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既可以解决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收益低、增效慢等问题,又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终促进农牧民增收。
如今在西藏,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手扶拖拉机,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俗话说: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稳;农民富,经济强。相信,随着农机化的发展,西藏农业一定会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通道,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