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强(左一)研制的生物菌肥生产工艺简单易学,成本低、肥效好。他利用空闲时间无偿传授给农民,把“菌肥加工厂”搬进了农民的大棚。
“先把发酵糖蜜溶解后,加入‘一号菌’,三天后再加‘二号菌’,再过四天就可以冲施了。”
“这位小伙子叫张兴强,正在免费推广自制的生物菌肥。”冠县科协副主任陈振旭介绍,市场上生物菌肥价格偏高,影响了农民施用的积极性,张兴强研制成功了一套简易的生物菌肥生产工艺,无偿传授给农民,把“菌肥加工厂”搬进了农民的大棚。
2007年,张兴强到冠县推销生物菌肥,发现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菌肥成本较高,效果差,不受农民欢迎。2009年6月份,他辞去工作,开始研制生物菌肥生产技术。
企业化生产的菌肥一般是单一菌种,张兴强利用多种菌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大胆选用多种菌群作菌种;企业化生产菌肥选用的介质是草碳,张兴强选用了农家普遍存在的秸秆粪肥等有机废物作介质。大棚实验表明:“试验区”比另一半增产20%,糖度提高4个百分点。
张兴强研制的菌肥比其他菌肥价格低了六成,但老百姓仍嫌高。为此,他开始了一次次技术攻关。培养有益菌关键在于培养介质的选用。张兴强相继试验了40多个有机副产品,但发酵速度都不理想。2009年10月的一天,又一次提速失败后,张兴强联想到,制作酸奶时,奶的发酵速度非常快,这是因为牛奶的营养丰富;提高菌肥有益菌的发酵速度,能不能用牛奶作介质?灵光一闪,张兴强一跃而起。他跑到超市买来奶粉,按比例加入了培养基。将新制作的培养基和菌种装入瓶,到第九天白色菌丝出现了,比原来的发酵速度提高了三分之二。按照国家标准,生物菌肥有益菌数量要达到2000万每克,张兴强的生物菌肥有益菌数量达到了10亿每克,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倍。
张兴强研究的生物菌肥制作技术简单实用。将粪肥、秸秆、杂草、生活垃圾等堆在一起,利用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厌氧、好氧发酵,在田间地头就完成了从粪肥、生活垃圾到复合微生物菌肥的转化,这种肥料可做基肥使用;用自制的发酵糖蜜掺加微生物菌剂,发酵制成液体冲施肥,能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地温,增强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2009年11月,冠县科协聘请张兴强为科技推广员,在全县推广自制微生物菌肥。一年来,全县930名大棚种植户推广了生物菌肥制作技术,涉及大棚1500个,面积2000亩,增加收入7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