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朱忠贵曾在上海一家疏菜公司打工多年,去年10月,他回到家乡后,瞄准所在地距集镇较近的区位优势和集镇居民的所需疏菜主要靠邻近来凤菜市场供给的市场空间,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疏菜种植管理技术和资料,在自家的1亩田地上试种大棚疏菜,投资5000多元建起3个疏菜大棚,引种上海新品种,试种0.6亩西红柿,0.2亩豇豆、0.2亩辣椒,由于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今年他的3个大棚疏菜喜获丰收,从今年6月上旬开始,便提前上市,西红柿、豇豆、辣椒最高售价分别达到5元/公斤、6元/公斤和10元/公斤。
“今天卖西红柿,明天卖辣椒、后天卖豇豆,轮流采摘上市,最近20多天收入7000多元,到7月中旬还可以收入3000多元,达到了亩产万元的土地收益,比种水稻、包谷强多了。”正在往筐里挑选优质西红柿的朱忠贵给笔者算起了一笔经济账。
由于受去冬今春的低温雨雪天气和旱情影响,朱忠贵的大棚疏菜特别是辣椒受到较大的损失。“等这季大棚疏菜采售完了,我就计划建蓄水池,把水引到大棚地里,便于浇灌。”朱忠贵说,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大田大棚到日光温室的转变。
大棚疏菜在沙道沟镇境内不多见,面对集镇人口达2万人的规模,尽管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多年,但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缘故,集镇周边建有大规模、专业化的“菜园子”基地廖廖无几。“也许大棚疏菜对于沙道沟人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但我想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影响,手把手地面授机宜,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加入到大棚疏菜种植行列来,让集镇居民吃上家乡种的生态绿色无公害疏菜”,望着自家二层楼房前郁郁葱葱的大棚疏菜,朱忠贵充满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