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徐州: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 扎实抓好农机现代化工程
2011-07-07   来源:中国农机推广网   

  2011年的“三夏”跨区机收即将圆满结束。在这短短一个月的麦收季中,那些南征北战的机手们每天都在经历和发生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充满了跨区机收的酸甜苦辣……

  失策带来的“酸”

  去年麦收遇多地大雨,任伟的作业队因为没有带履带式收割机而遭受不少损失,今年他专程带了5台履带式收割机。虽然履带收割机派上了用途,不过他在河北却又遇到另一个变化。因为大力推广秸秆碎粉还田,导致农民要求前来麦收的作业队能在收小麦的同时粉碎秸秆,这种变化让任伟有些措手不及。他说,出发之前,我们根本没想到秸秆粉碎还田会在河北发展这么快,作业队也没有带秸秆粉碎机,这让他十分懊悔出发前没有作好周密的调查。也因此错过很多机会,最后不得已他还是以每台每粉碎1亩10元的代价向当地合作社租了几台秸秆粉碎机。收割机装了秸杆粉碎机后,导致耗油量增大,需要粉碎秸秆的麦地又比之前高了一些。“现在的农民谁最方便、谁能给他们最周到的服务,他们就用谁的机具。”这次出门又让他有了新的体会,要想赚钱就要给农民提供最快捷、最方便的服务。

  转向后的“甜”

  今年富民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队在出发前出现了“萎缩”,原本准备出征的机手因为种种原因还是留在了本地作业,作业队由原来的90多台收割机减少到60台。“以前我们一直去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作业,现在那边的收割机发展起来了,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出征前那边的朋友告诉我,今年情况不是很好,当地小麦收割机太多,所以我们临时调整了路线,主要集中在本地和安徽。”合社作社长吁忠说,他选择的地方多是大型农机发展较慢的地区,这些地区对农机的需求比较强烈。说起今年的收益,比起其他作业队收益大幅下降,他的作业队每台收割机收益大概2万左右,只比去年略有下降,还算比较成功。虽然如此,但他认为,今后合作社重心将会从跨区作业转向为本地农民提供收、种、田间管理等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主,这样既省时、还省油。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跨区作业将会逐渐变弱,在本地作业将会成为大多数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为此他做了一些尝试,带着没有出征的收割机在本地找到不少活干,其中有一个村的麦田全是他们收的,不比跨区机收作业赚得少。

  新手给的“苦”

  洛阳中收的郭根生是今年“三夏”中收在河南的服务队队长,随着河南“三夏”麦收的结束,他也辗转到了山东,并在沧州结束了“三夏”服务使命。尽管整个“三夏”期间郭根生都在连轴转,但他的忙碌依然不能伴随着“三夏”的结束而结束:“回去我们要写份‘三夏’服务总结交给厂里,然后就要马上投入到玉米机生产中去。”

  提起今年“三夏”最大的感触,郭根生告诉记者:“新机手特别多,而且这些机手对机器和操作大都不太懂,再加上农机公司培训不到位,导致今年我们的服务量增加了不少。”在天津服务的时候,有个机手打电话来说机器出了问题,郭根生在电话里问机手皮带有没有紧,参数有没有调。机手在电话里非常肯定地告诉郭根生“紧了”、“调了”。可当郭根生开了近两个小时的车赶到现场时,才发现这个一再声称自己“开过好几台机器”、“懂这些技术”的机手压根就没有紧皮带、调参数。“根本就不是机器出故障了,就是他不会操作。这样匆忙上阵,不仅影响了农民抢收小麦,最终会影响收益。”说到这儿,电话里郭根生的语气无不透露着无奈。

  服务中的“辣”

  提到一些新兵,郭书聚有些气愤。今年,他在作业中发现,很多机手为了加快作业速度主观上降低作业质量的现象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些机手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在远离看守人的区域抬高割台,使得割后麦茬高度超过了规定的15-18厘米,有的甚至达到了25厘米。“这不是坑人是啥嘞?!”老郭说,“虽然农民的春麦产量不会因这样的作业质量受损,但是随后机播的玉米会因麦茬过高而影响发芽,易出现病虫害。”老郭之所以气愤,是因为以前这种坑农民的麦收机手只是个别,大多数机手还是认真地作业。但是今年,他看到部分机手都采取这种方法加快作业速度,以争取更多作业任务的“方法”。“以前,10个机手里也不一定能有一个这样的机手,现在10个机手里就有两三个这么干。”老郭激动地说,“这些后生们不懂,农民不是傻子。今年你让他损失,明年跨区作业他就不给你这碗饭吃。”

  老郭认为,在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的跨区作业形势下,保持作业质量是机手在市场立足最基本的砝码。机手不应该只顾眼前的利益,更应该将眼光放远。

  回访观察

  收益普遍低于预期

  跨区作业开始之前,记者采访了一些跨区机收合作社,当时他们对于今年收益信心满满,并且出征之前无论是机具准备、路线策划还是路上所遇到的突发情况都做好了准备,然尔时隔一个月跨区机收近入尾声,他们情况又如何呢?在全国跨区作业收官之际记者对部分机手进行了回访。

  河南息县农机合作社任伟6月21日终于回到家,像往年一样,他去的路线主要是河北到天津。谈起今年的收益,他的语气显得失望,显然不是太满意:“赚得不多,一台收割机比去年少赚6到7千。”

  任伟认为机具太多是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去之前他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不过到河北后,真正的情形仍然让他大吃一惊,“收割机太多了,麦田里、路上,走到哪都是收割机,收割机实在太多了。”他反复地说。正因为这样,跟他一起出来作业的好几支队伍还没有到达河北就果断地放弃继续北进的想法。“看到这种情况后,他们就立马在当地整修机具,调头去广东收水稻了,那边也刚好成熟。”当时一些队员看到这种情形,迫切希望作业队能直接放弃在河北衡水作业市场直奔唐山、天津等地,他跟队员们商量希望在衡水多待几天,看看情况再作决定。“还好当时我们坚持下来,几天后不少来当地机收的作业队就直奔唐山,因此我们在衡水还多作业了几天。”对此决定他感到很满意。在作业过程中,因为天气和机具大量增多也增添了任伟不少烦恼。“因为天气原因,今年河北的小麦成熟度不一致,一块麦田只有一部分已经成熟,为了多争取一些客户我们只能早上去收成熟的小麦,下午再返回来为农民收下午成熟的小麦。”这种情况他们遇到多次,因此在油上又增加出不少成本。

  “至少收获机今年的折旧费用赚回来了。”河南省许昌县郭书聚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今年的收益。在跨区机收开始之前,郭书聚认为今年因为南北小麦成熟有“时间差”,有可能造成大批跨区作业组织和机手出门作业,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从而导致作业价格下降。

  正如他所料,当他赶去许昌县苏桥镇作业时,300亩麦地旁竟然停着3台外来的跨区小麦收获机。而去年仅有书聚合作社一家在此进行麦收,可见竞争激烈。所以今年他只派出4台小麦收获机在许昌县附近进行麦收作业。老郭说正如他所料,除了跨区麦收的成本有所增长之外,跨区麦收的收获机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老郭的4台收获机平均每天作业面积还是达到了700亩,扣去成本,每台收获机净赚1.5万元,今年的跨区麦收收益较去年相对有所降低。郭书聚介绍,与书聚合作社麦收作业面积相比,本地一些散户机手和外来的跨区收割机平均作业面积只达到了300亩左右。他认为,散户和一些新机手对市场形势判断不明确,对成本计算不准确和作业、服务质量问题是收益少的主要原因。(李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5267-1.html

标签:农机 抓好 现代化 工程 扎实 精神 深刻 讲话 徐州

上一篇: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下一篇: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