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疆:农机市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2011-07-12   来源:南充日报   

夏天雨后,凉爽宜人。昨(11)日,记者踏访高坪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田野处处生机盎然。

  东观万亩现代蔬菜农民产业园、马家有机农业示范园、青莲白山沟农业综合开发园、青居中国柑桔示范园、金城山脉竹木综合开发示范园,五大产业园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初步形成了田成方、地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高起点规划

  推进优质农产品集约化发展

  培育公司化、园区化农业,改变过去农民一家一户“提篮小卖”的分散粗放经营状况,使农产品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整合、高科技支撑、高效益致富”的“五高”思路出炉。2009年底,高坪就按照该思路率先在东观、马家、青居等乡镇“试水”,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迈进。

  遵循市场规律,搞好产业规划,注重产业特色,把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这样的投资环境,四川绿蒎、国盛金地、玛思特有机农业等10多户龙头企业抢滩高坪,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园。

  如何实现业主与农民“双赢”?怎样提高农产品品质?对于这个关键话题,高坪区委书记吴宗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展园区农业,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才能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才能提升农产品品质,最终让业主带动当地的农民通过发展园区农业富裕起来。

  紧盯成、渝、南市场,秉承“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理念,高坪区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着力抓好农民产业园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农业这个有效载体,推进“一线两业五园”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总面积达1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达5.5万亩,覆盖东观、马家、青莲、青居等13个乡镇60个村,20.8万人受益。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技术支撑。在示范基地,该区建立了以村为基础、乡镇为主阵地、现代农业示范户为依托的培训体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基地乡镇600多位农民经过实用技术培训,成为“田秀才”、“土专家”。

  高标准建设

  着力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园

  走进东观镇邱家树村,穿行于田间的水泥路上,不时看到一排排钢架蔬菜大棚映入记者的眼帘,露地丝瓜藤蔓上开着金灿灿的黄花。国盛金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周邦玉在地里忙得正欢,记者与他聊起种植有机农产品的话题,“如果种植大路货蔬菜,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也上不去,除去成本,根本没有赚头。”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的丝瓜产量可达5000公斤,目前丝瓜上市的均价为2/公斤,一亩地的收入可搞到1万元,除去成本,净赚8000元。

  国盛金地在邱家树村租用750亩土地,发展设施农业,清一色的高档大棚和智能化育苗大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绿色生产、生态种植,园区采用机械化耕作,施农家肥、物理技术防治虫害,四周渠系配套。

  东观镇邱家树、火光、观音桥、梓潼4个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500亩,钢架大棚达1000个。基地道路、渠系、滴灌系统、农产品检测系统等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整个园区商品蔬菜完全按照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67岁的村民姚维高和他的老伴成为邱家树村现代蔬菜产业园的“工人”,老两口和当地许多农业工人一样,主要任务就是采摘、栽植、管护,每月下来有1200多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一年有3万元的收入。“真的是比自己种植蔬菜划算多了,既把家里照顾了,又有可观的收入。”姚维高笑呵呵地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观蔬菜产业园长期务工的农民达300多人,季节性用工达600人左右。

  标准化生产,筑牢“从田间到餐桌”安全防线。国盛金地农业公司投资120多万元建设的智能化大棚,所有的板材属环保型,无毒、无气味,四周用不锈钢作骨架,顶端采用环保型钢管作过梁,房顶上采用超透光的加厚塑料膜覆盖。

  “蔬菜要想产量高,关键要苗壮。”业主杨大成告诉记者。他介绍,整个智能化大棚面积达2000平方米,一次性可育20万株蔬菜苗。

  记者看到,大棚所育的蔬菜苗管理全由电脑控制。“这个摇柄起什么作用?”记者问。技术员王先祥用手一摇,长50、重3吨的苗床会左右移动。苗床移开后,形成一个通道,便于技术人员察看苗子长势情况。

  西瓜传统种植是藤子在地头到处“爬”,“睡”在地里任意长。而在东观现代蔬菜产业园却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周邦玉的10多亩西瓜却搭起了架子,让西瓜藤爬上架子,结的瓜悬在架子上生长。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西瓜四面采光,不像在地里睡起长的西瓜一面黄一面青,提高了甜度和脆度,口感好。“这种瓜产量每亩可达3000公斤,每公斤能卖到10元。”周邦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高效益致富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发展园区农业,如何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高坪区委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按照“依法、自愿、规范、有偿”的要求,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户承包地入股,社员参与分红;采取“六统一”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土地流转实效。

  “大户承包、公司经营,农户参与、保底分红”和“业主租赁、反租承包、联合经营、订单回购、农超对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园区上规模、上档次。

  昔日荒草河滩地,今朝变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青居镇国光村,记者看到,成片的以色列番茄挂满枝头,茄子、豇豆、糯玉米、黄瓜、青椒……各种时令新鲜蔬菜分类堆放,数十位农民正在装车,四川绿蒎有机农业公司董事长梁进正在对装箱的农产品进行抽检,贴上“绿蒎”有机农产品标签。他说,这些天,每天要向南充主城区农贸市场提供近40吨优质蔬菜。

  四川绿蒎总投资1200万元,发展了800个蔬菜大棚,加大露地蔬菜,面积达1000亩。国光村90多位农民成为四川绿蒎的农业工人,他们采取租用业主大棚的方式种植蔬菜,由绿蒎公司统一按最低保护价回收,规避了农民的种植风险。

  高坪区马家乡花板场村、吊脚楼村,是两个远离城市的村子,清澈的螺溪河穿境而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土壤肥沃、民风淳朴,却偏居一隅鲜为人知,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种植庄稼也力不从心,许多良田沃土撂荒。令当地村民没想到的是,两年前这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有着炫人的头衔:硕士、博士。

  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卢勇率经济学硕士赵本宇、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苟才明等5人精英小团队来到马家创办了他们的“玛思特现代有机农业园区”。

  投资500万元对园区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提高土壤的产出能力;投资200多万元添置旋耕机、拖拉机等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3000余平方米的自动化温室大棚……总经理卢勇告诉记者,马家有机农业示范区面积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3500亩,建成6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带动园区农户年均增收3100元。

  青居中国柑桔示范园是高坪今年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头戏,这里“五乡连片”的柑桔产业带在原有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春季新栽1万亩柑桔树,计划秋栽1万亩,形成3万亩柑桔示范园规模,致力于打造中国柑桔博览园,与359度曲流同步规划建设,成为旅游观光经济产业带。

  发展竹木林产与林下养殖相结合,金城山脉2万亩竹木综合开发示范区里,富硒黑鸡、贵妃鸡、绿壳蛋鸡在竹林下敞放养殖,吃竹林下的虫、野草,喝山泉,保持了特种养殖鸡的纯正,提高了综合效益。

  高坪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投入977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四网”配套建设,为“五大产业园”的推进创造了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5185-1.html

标签:农机 日趋 完善 体系 监管 市场

上一篇:天津大港中塘镇潮宗桥村创新招法试水设施农业
下一篇:营造平安农机氛围确保三夏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