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新设村的一栋食用菌日光温室里,农民谷静香正领着几个农民摘香菇,大棚里土地被平整为类似韭菜池子的方块,里面拉着纵横的铁丝,铁丝之间立着众多30多厘米长的“菌棒”,上面结满了香菇。
据了解,2010年,大泉源乡党委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大农业产业化调整力度,由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特色产业富乡、在土地上做大文章的想法,依托通化县的林业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棚膜经济食用菌,带动全乡产业化调整的工作思路,争取实现2010年示范带动,2011年全面铺开,2012年粗具规模的发展目标。食用菌种植园区一期工程于2010年5月10日动工建设,占地330亩,建设日光蓄热式温棚100栋、冷棚100栋。
谷静香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她说,他们村食用菌种植园区今年发展的主要品种为香菇,一个连体棚可发展菌棒3万棒,每个菌棒的生产成本为3元,原材料主要是锯末子。一个菌棒可产2斤香菇,香菇的市场批发价全年平均价格为3元/斤,一个菌棒可产生6元价值,可实现利润3元,一个连体棚年可增收9万元。当记者夸她穿戴好时,她谦虚地说:“这没啥,现在我们村富了,有人上大棚干活开车来。”
新设村的村书记说,这个项目一年可带动该村经济发展1800万元,可使农民增收900万元,新设村农民人均增收7500元,可安排300-400人长期就业。
据介绍,新设村的食用菌种植园区二期工程于今年5月份动工,计划占地459亩,新建日光蓄热式温棚100栋,冷棚200栋,年产食用菌720吨,届时,新设村农民人均将增收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