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十年九旱的辽宁朝阳市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今年上半年,朝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16元,同比增长24%,增幅史上最高。
紧邻内蒙古的朝阳市,干旱少雨。统计表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朝阳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10年。为何今年农民增收如此多?“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决策。天不养人,人养人!”朝阳市委书记陈铁新说。去年6月以来,朝阳共新增设施农业106.77万亩。目前全市共有大棚面积超过180万亩,农民户均超过1个棚,设施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
干旱少雨,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换个思路,光照充足,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所在。2010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把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惠及朝阳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部署、调度;并不宽裕的省财政拿出10亿元资金,对朝阳设施农业给予扶持,实施重点突破。
朝阳各县、市、区都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农民每建1延长米大棚,财政至少补贴120元,一个大棚补贴1万多元。市长王明玉说:“这是一条从根本上摆脱恶劣气候困扰、实现资源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举全市之力抓好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政府真心帮扶,群众积极响应。今年6月,朝阳县南双庙乡建成了全市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万亩设施农业。由于涉及农户众多,还有200多座老坟,调地是当初最担心的难题。然而,从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到200多座坟全迁走,仅用了10天,广大群众都抢着要建棚。
一年时间,朝阳形成了一批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基地。朝阳打破地域界限,采取联村建棚、联区建棚、联户建棚等方式,全市新建小区规模绝大多数超过100亩,其中500亩以上小区620多处,建设面积5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