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早稻收获进入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8月1日,全国已收获早稻92.9%。其中,西南地区收获结束,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获99.2%,华南地区收获81.7%。
从各地反映情况看,今年早稻种植面积稳定,单产提高较多,主产区普遍呈增产趋势,今年早稻将实现恢复性增产。早稻丰收,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政推动更加有力,科技措施落实到位,科学减灾扎实有效,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早稻生产的支持力度,早稻良种补贴标准由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百斤102元,增加9元;6月初针对长江中下游持续发展的旱情,中央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早稻防灾减灾。初步统计,今年主产省各级财政用于早稻的补贴资金累计达46亿元,同比增加5.8亿元。
行政推动措施有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力争早稻恢复增产”的目标任务,各地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江西强力推进“单改双”,滨湖地区、丘陵地区早稻面积均有所增加;湖南引导农民改变种植方式,早稻直播面积减少170万亩,移栽面积相应增加;安徽大力推广轻简栽培技术,集中育秧和机插秧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和12.4万亩,同比分别增加24.3%和75.4%。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今年早稻生产实用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阶段性的灾害性天气,各地及时调整技术路线,科技服务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湖北针对严重的旱情,大力推广早稻免耕插秧、免耕抛秧等节水技术,缓解了插秧用水矛盾,促进了早稻面积落实;云南针对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气温低、苗期长、分蘖差的情况,及时指导农民施用提苗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锌等肥料,促进根系生长,有效促进了弱苗复壮。
科学减灾扎实有效。各地针对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和局部地区旱涝急转的情况,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督导,科学抗灾,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湖北10万名干部组成抗旱服务队,指导农民搞好抗旱抢播和田间管理。浙江针对6月上中旬连续出现4次强降雨过程,洪涝灾害较重的实际情况,迅速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了受灾田块苗情转化。各地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强病虫情监测预报,大力推行统防统治,有效将“两迁”害虫、纹枯病等早稻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今年早稻生产的气象年景好于发生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和严重洪涝灾害的去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早稻播种前期遭遇低温,但4月中旬开始天气晴好,成秧率提高5-10个百分点,秧苗素质普遍较好,分蘖盛期比往年提早5-7天,晒田比往年提早一周左右,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孕穗抽穗期,大部分产区天气以“晴雨相间”为主,对抽穗扬花有利,结实率提高2-3个百分点,穗粒数有所增加。灌浆成熟期,各主产区天气基本以晴为主,有利于灌浆结实,加之今年早稻成熟期比常年推迟3天左右,灌浆时间较长,有利于千粒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