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设施农业的含金量,该区注重培养“重科学、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取赶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不定期培训或到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农民提供区、镇、村三级技术培训,努力做到一棚有个“明白人”。 同时,农牧业部门还跟据季节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送测土配方施肥卡、科技宣传手册下乡,深受农民欢迎。
“开始时手忙脚乱的,现在我们夫妻俩都成了半个技术员了!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看我这西红柿,个大、又周整。”谈起这些,38岁的许彩虹颇有感慨。她告诉笔者,经过培训不仅学会了一些技术,还认识了专家、科技特派员、种植能手,遇到问题就电话咨询,有时干跪带着生病的秧苗上门问去。以前镇里来人送黄板、配方卡,送新品种,俺们都不当回事,现在可都争着抢着要呢。
来到钱家店镇孔家村千亩设施农业小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在蓝天下非常壮观。村书记张耀武说,“这个设施农业小区是去年建成投产的,去年冬季的低温和大雪使好多地方的大棚都受灾,可我们这儿却没受太大影响,多亏这大棚的质量啊,设计合理不说,用的材料都是一流的,完全称得上是避灾农业了!”走进大棚,农民王兴祖正在滴灌黄瓜,油绿的黄瓜秧下,埋在塑料薄膜下的两根长长的水管正往地里渗水。张书记告诉我们,这是膜下滴灌,这项技术可以减轻大棚内的湿度,降低病虫害发生,还可以随水施肥,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既增产又省工、省水。” 为打造避灾型设施农业,科尔沁区对设施农业小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高标准建棚的同时,在大棚生产中重点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测土配方施肥、高温闷棚、黄牙板诱杀、膜下滴灌、无公害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等先进生产技术,使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