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大忙时节,记者在民勤农村采访中发现,今年麦收民勤显得“静悄悄”,田野里不再是记忆中的一片金黄的麦浪。红的辣椒、绿的西瓜、金黄的向日葵,将田野点缀得五彩缤纷。这是民勤县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一年四季都有收获的生动体现。
东湖镇雨圣四社农民潘竟义告诉记者:“以前这个时候,忙着抓春粮入库、田间管理,现在收割小麦都机械化了,开上农用车,撑开口袋只管装,新麦就转运回家了。大家忙的是抓设施农业、发展特色林果业,你在村头田间当然就看不到往年那么热闹的场面了。”
在民勤的田间地头,一株株红枣、葡萄、枸杞伸枝吐绿、迎风摇曳。
苏武乡橙槽村村委会门前,挂着一面写有“民勤县新型农民学校葡萄培训分校”的牌子。我们一路行来,只见千亩酿造葡萄示范园区里,一串串葡萄珠圆玉润、一片片叶子绿意盎然。村主任吴新荣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他作为村上不多的几名党员之一,带头种了6亩葡萄,2007年到2009年,每亩葡萄可收入4000多元,这几年也是葡萄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高效益面前,群众的积极性也很高。橙槽村支部书记李文财介绍说,“为了把葡萄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原来进入盛果期的1200亩葡萄基地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了1500亩葡萄基地,葡萄每亩用水270方,比大田节水130方,2700亩葡萄节约下来的水都可以再种植2000亩红枣了。”
三雷镇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区里,负责包片蹲点的干部郭精德介绍说,“下雷村2400亩红枣示范基地最终的定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35户、128人的三雷镇下雷村4社,家家都有经济林。整个园区‘渠、路、林、棚’配套,基本实现了‘2座棚,3亩经济林、1亩节水大田’的‘2311’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为实现人均1万元收入的目标奠定了基础。”林业局干部路林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田一亩地需400方水,红枣却只需要200多方水,一亩地可以定植红枣110株左右,进入丰产期,每株可产干枣达5公斤,今年干枣市场价格每斤4元,按现在的价格,那每亩红枣就可收入四、五千元,这是大田效益的四、五倍,红枣是节水增收的好产业,既是经济林带,又是生态林带,对下雷滩这一民勤风沙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举生态旗、念安全经、打优质牌是民勤调整农业结构中群众的普遍想法。今年,民勤县发挥“原生态、无污染、光照时间长”的优势,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培育民勤绿洲瓜菜、果品和肉羊品牌,努力走出高端、绿色、有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市场最重要,我们听市场的。”大滩乡下泉村支部书记李菊德说。下泉村注册成立了民勤县甘泉人参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甘泉牌人参果品牌,发展订单农业。近年来,甘泉牌人参果因味美质嫩、口感好赢得了顾客的青睐,许多外地客商慕名而来,产品远销到西安、北京等地。
收成乡是民勤最大的蜜瓜基地,这里的农民说:种啥、咋种?一要看效益,二要听协会的。2006年,该乡成立了甜瓜协会,协会帮助农民引进品种、指导技术、组织销售。在产销旺季,协会年年有人跑市场,在成都驷马桥、北京新发地等市场还设了销售办事处,每天有信息反馈。有了这个组织,瓜农种瓜心里都有了底,一亩甜瓜高的收入达6000多元,平均也在3500元以上。
东湖镇近年来引导群众算清水权账、增收账,组织群众修建养殖小区10个、162亩,前庭后院式的养殖暖棚2658亩,引进羊只新品种460多只,购买饲草加工机械84台(套),养殖科学化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家里有5口人的潘竟义去年修建了1座养殖暖棚养羊,收入8000多元。
政策变了,思路变了,民勤的田野随之也变了。农业结构调整调出新气象,农民增收势头强劲。统计数据显示,民勤县传统种植业继续向高、优、特方向调整,特色林果业异军突起,设施农业发展后劲实足。上半年全县新发展特色林果4。045万亩,日光温室蔬菜产量达22460吨,同比增长12。2%,实现增加值2325。7万元,设施农业开工面积达15980亩。完成农林牧副业增加值18731万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