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疆:二十七团一连工会组织大棚户外出学习取
2011-08-22   来源:兵团新闻网   

“去年五月栽幼苗,今年七月销硕果,无论颗粒大小、色泽、含糖量还是硬度等,‘金琪珊’促早有机葡萄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这是戈壁荒滩创造的奇迹。”72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三团副团长朱敬亭站在“金琪珊”万亩有机葡萄示范园区向七十六团“取经”团介绍经验。在承包户土伦别克的温棚里,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挂满了架,你玛瑙,似翡翠,让观者无不啧啧称赞。

  “一亩棚,十亩田”。设施农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农四师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七十六团党委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年年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老三样”发展至极,如何拉近与河谷团场的经济距离,敢为人先地改革发展已迫在眉睫。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728日至31日,七十六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基屋连队的连长、副连长和职工代表一行38人前往伊犁河谷七十三团等五个团场参观万亩有机葡萄生产基地、标准化钢架大棚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特色林果业等。每到一处,大家认真向技术员询问设施农业的建设、管理、种植品种及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了解温棚造价、成本、高度、株行距,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观念,谋发展,拓富路的思路更加清晰,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参加这次考察的九连职工黄秀娟说:“在昭苏发展秋延后设施农业 ,以科技为支撑,应该可破解冬季生产难题。”

  高科技产出高效益。位于七十三团的“金琪珊”万亩有机葡萄示范园区是戈壁荒滩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亮点。经过两年发展,该团大力发展有机葡萄、油桃、李子等设施果蔬业,两年共建成温室葡萄大棚400余座、特色果蔬大棚50余座,设施林果基地逐步由点到片、由片到面,基地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团场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等管理模式,为职工增收致富打下良好基础。哈萨克族承包户土伦别克是技术帮扶的受益者,由于他勤劳肯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讨教,已基本不为技术发愁犯难。“取经”现场,他腼腆地向大家介绍:“一亩有机葡萄初步测产1.5吨,实现产值3万元人民币,我尝到设施农业带来的实惠”。参观的人群中立刻发出啧啧赞叹声。

  规模种植效益高。“取经”团一行先后“取经”七十团和六十六团、六十九团。这三个团场都存在人多地少的现状,2006年在设施农业上作“文章”, 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职工由粗放型传统农业向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节地型大棚设施农业转变。729日,在六十九团九连职工胡明彩椒大棚里,绿油油的辣椒苗立刻吸引大家的眼球,争相比量辣椒苗行、株距。据了解,胡明从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到特色彩椒,全部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现在已经发展设施大棚11座,每个棚产值2万元,他年纯收入高达15万元左右。

  二连哈萨克族工会主席努尔兰站在六十九团的辣椒大棚里说:“这里的职工思想观念超前,思路新,有着干事创业的胆识,向他们学习。”据了解,日光温室大棚采用土墙、竹竿水泥柱等材料建成,投资小、效益高。当得知建一个大棚只有1.5万元左右,一个大棚除去雇工费用,收入2万多元,让高原的干部职工跃跃欲试,一连职工王四五笑着说:“我们可以尝试尝试。”

  “前往伊犁河谷团场“取经”,参观组是带着问题去的”。该团副团长刘昌文说:“昭苏最适合发展秋延后果蔬设施农业,参观目的是学技术、换思想、了解设施农业的经济价值;一连职工雷存庭于2009年种植2棵葡萄苗,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葡萄已挂满枝蔓,现如豌豆大;这完全证明在昭苏发展葡萄、李子、桃子等设施农业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价格高,更是昭苏的地理气候优势”。

  七十六团地处昭苏高原,平均海拔1800米,土质肥沃,属黑钙土,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属中温带高寒偏干、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只有冷暖之别,没有明显四季之分,日照时间长,适宜秋延后特色林果业、蔬菜种植。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七十六团观摩组的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通过资金扶持,干部带头,科技引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发展设施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是完全正确可以走上富裕路的。该团明年在昭苏垦区率先发展设施农业,主要发展葡萄、油桃、李子等。目前,钢架温棚正在修建当中。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4573-1.html

标签:农机 外出 学习 棚户 十七

上一篇:四川屏山:大棚蔬菜打蔫农技员来消暑
下一篇:河北黄骅:蘑菇“住”进地卧式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