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瓜农张克义种植小型西瓜10多年,是远近闻名的“种瓜能手”。在参加骨干农民培训两年后,他又多了一个称呼:“骨干老师”。老张说:“以前觉得自己水平高。自从参加了骨干农民培训才发现,外边的新技术太多了,我这是井底之蛙啊。”2008~2011年四年间,北京市累计开展各种形式骨干农民培训59期次,1153人经考核合格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培训证书》。如今,这些经过培训的骨干农民活跃在京郊田间地头,成了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引路人”。
2008年,北京市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京郊设施农业的发展。近两年,北京新建设施农业面积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增加。北京市农委、农业局根据全市从事设施生产的农民文化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骨干乡村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从2008年开始,围绕京郊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技术需求,委托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骨干农民培养工作,通过市内外培训、境内外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设施农业骨干农民1000名,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户。
骨干农民研修模式是一种创新,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骨干农民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法和手段。确定重点作物,遴选骨干农民。京郊番茄、黄瓜、草莓、平菇、香菇、西甜瓜等6种作物生产面积较大,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因此确定此6种作物为重点,开展骨干农民培养工作。培训紧跟农时,注重实际操作。根据不同作物的生产茬口,确定培训时间,对农民进行作物全生育期的系统培训。培训与高产创建、试验示范等日常工作结合。将学员作为试验示范、高产创建、农民田间学校的示范户进行培养,通过现身说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整村推进式培训,助推“百村”工程。对设施专业村开展整村推进式骨干农民培养,助推“百村万户、一户一棚”工程。骨干农民培训开展以来,先后对密云的龙洋村、怀柔的孟庄村等,制定了发展方向、种植品种等规划。建立学员档案,长期跟踪指导。通过对学员签到考勤制度、课后作业和结业综合考试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评,合格后发放北京市农业技术培训证书。对培训后的学员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指导其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境内外培训结合,开阔农民视野。培训分为市内培训、外埠培训、境外研修三个方面。市内培训重点是理论培训、现场观摩、实操练习等。外埠培训主要是组织优秀学员到外埠进行实地考察研修。境外研修主要是组织部分骨干农民和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地区进行系统培训。
经过系统的培训,农户科技意识、整体意识、带动能力得到加强。通过骨干农民辐射带动,促进了设施农业利用率、产出率及对农民增收贡献率的提高。在实践中,京郊出现了一批骨干农民典型。大兴区庞各庄镇张公垡村张景桥,经过两年的培训,已经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80后种植能手。在黄瓜销售方面,张景桥改变了传统销售方式,结合观光采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黄瓜收入50%来自采摘,亩产值达到了10万元。种植温室越冬黄瓜的产量产值排在大兴区的首位,获得了北京市“设施蔬菜种植能手”荣誉称号。2010年,针对密云县西田各庄镇西山村农民种植香菇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生产设备简陋等状况,北京市农技推广站从福建引进了现代化生产香菇菌棒的设备,并对从事香菇生产的骨干农民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引进现代化拌料机、装袋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全村香菇的生产能力由2009年的80万棒提高到2010年的300万棒。
据统计,骨干农民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1153名骨干农民直接生产面积2011亩,指导同村生产面积19690亩,辐射带动周边生产面积8万亩左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技术人员的引导和总结,形成了28项实用技术,对生产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另外,根据农民生产问题和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内容确定适宜研修方法,“专家―技术人员―农民”形成技术链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农民培训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农民培训工作系统化。
通过培训、考察、研修,2010年,北京市示范推广草莓套种西甜瓜高效栽培模式1000亩,亩增效益4000~7000元;培训日本营养钵育苗技术,繁育红颜和章姬两个草莓品种营养钵苗10万余株,定植成活率在98%以上;通过培训推广了超越梦想、北农天骄、京蜜11等西甜瓜品种22个,双幕覆盖提温技术、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产栽培等高效技术6项,使小果型西瓜亩产量在6000斤左右,亩效益在2万元左右,中果型西瓜产量在8000斤左右,每亩经济效益在1。1万元左右;通过高温菇、秀珍菇、猪肚菇、金福菇等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促进每亩收入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设施番茄、黄瓜的技术培训达到1135人次,实现亩增收3000元,总增收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