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位于大兴安岭背水坡,风大雨少的焚风效应使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成了甘南农业与生俱来的劣势。然而,三年来,甘南县的粮食产量却以每年3亿~4亿斤的速度递增。2010年,甘南农业少用了1亿多吨水,粮豆薯总产却突破18亿斤。这一切归功于甘南农业惜水如金。
据介绍,甘南年降雨量在44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499毫米左右,而且气温仍呈上升趋势,属半沙漠地区,缺水成了甘南农业的先天不足。
甘南县副县长王绅告诉记者,匮乏的水资源,逼着甘南人养成了惜水如金的习惯。多年的农业实践,让甘南选择了节水农业之路,从1995年开始全县由传统农业大水漫灌向现代农业节水喷灌转变,用“显微镜”浇地,用“放大镜”打粮。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耀坤告诉记者:“甘南县之所以成为全国节水农业先进县,得益于大力施行现代农业节水喷灌技术。一亩玉米从种到收,如果用漫灌的方式,会用掉120吨水,而喷灌需60吨水,滴灌只需30吨水。甘南的玉米全部采用抗旱品种,省水还高产。”
音河镇山湾村农民王立军告诉记者,他家有165亩地,有两套喷灌设备。天旱时,两套喷灌同时上阵,这套喷灌浇地的同时,抓紧时间到下一块地里安另一套。这样,既省水,灌溉效果也好。两套喷灌设备都是靠节水农业攒下的家底儿。
长山乡向阳村农民侯立田是全县最早采取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三年的实践证明,他家玉米种植的效益是普通种植方法的两倍还多,侯立田成了村里有名的种植富裕户。去年,甘南县重点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县财政拿出200多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全县新增发展膜下滴灌1。07万亩,发展移动式滴灌3万亩。
近几年,随着该县大型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但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还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