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在甘肃庆阳宣布,2011年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开幕。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农耕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绵延不断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以和为贵的核心理念,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以及“和谐统一的三才观、趋势避害的农时观、辨土肥田的地力观、种养三宜的物性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天佐指出,当今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凝聚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要实现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支持、宣传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源向传承农耕文化产业投入。举办农耕文化节是展现地方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弘扬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社会繁荣的重要举措,应不断地向深层次推进。
陈耀邦在苹果产业与庆阳发展报告会上作主题报告时说,农业本身是人类长期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的结果,农业任何革新和发展都不应忽视过去的经验和成果。中国劳动人民依据自身的能力、资源和物种间的关系,运用本土的、独特的、独创的耕作技术和实践经验,经过世代不懈地努力,形成并传承下来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和丰富的农耕文化,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在农艺、农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和重农安民的优良传统。
陈耀邦指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农作技术和生产方式,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优良传统技术结合起来,应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
陈耀邦希望,“陇东粮仓”庆阳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保护好深厚的农耕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弘扬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营造生产生态生活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古老的中华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秀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甘肃庆阳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近年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先后在庆阳举办了两届农耕文化节,深度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诠释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集中展现和宣传农耕文化,推进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力促进特色产业开发,实践证明,举办农耕文化节是传承、保护、弘扬农耕文化和促进特色产业开发的有力抓手。
据王秀忠透露,“十二五”期间,在继续办好农耕文化节的同时,农业部将实施休闲农业文化挖掘工程,把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开发作为休闲农业文化挖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农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把农耕文化传承和保护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民俗文化、传统民居、古镇村落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农耕文明的传承和保护,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农耕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周祖公祭及参观农耕文化产业园、周先祖与中国文化学术报告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民俗文化产品展、中国庆阳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第三届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