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讯 在七台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定位之一的建设农业特产之乡,如今正以独特的魅力展示着它的绚丽。特色农业犹如一块宝石,在七台河这块土地上熠熠生辉。
放眼全市农村广阔的山乡大地,处处都能看见“特色”的容颜。
不变的是土地,变化的却是满目繁荣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特色种植让土地生金
初秋,记者来到中心河乡中心河村村民王文新家中。他家的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红红的彩椒像害羞的小姑娘颔首欢迎着客人。
王文新对记者说,一棚彩椒能收入3000多元。这还不算啥,最令他得意的还是今年出口俄罗斯的柿子。
王文新家有9栋温室、5栋大棚,总投入80多万元。今年他栽种了6000多棵柿苗收入了7万多元。
在这个村,有7户农民和王文新一样种植了柿子。当一车车的柿子被运到俄罗斯换成大把大把钞票后,农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明年我们要统一栽种,产量越多,销量就会越大。”农民们盘算着,同时也迫切希望明年好光景的到来。
在七台河,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宏伟镇的“三山”特色,即虎山村的五味子、鹿山村的中草药和前山村的水稻,在全市是出了名的。更具特色的是三合村的特色种植和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总投资600余万元,吸收会员150名,同时还以订单形式建立了3万亩的白瓜子基地。据了解,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民增收90万元。
勃利县抢垦乡吉祥村素以种植“三辣”闻名。在毛葱种植大户张文清家,院子里堆满了小毛葱。他今年通过小毛葱套种白菜的种植方式,每垧地获利4万多元。
青山乡的甜叶菊、红旗镇红卫村的畜牧养殖……这些特色农业同样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七台河市已初步形成了大四站烤烟、宏伟镇白瓜子、永恒乡万寿菊、抢垦乡“三辣”、小五站和倭肯镇香瓜、红旗镇和红胜村大黄柿子及万宝河镇棚室蔬菜等特色种植产业。
特色定位拓宽发展之路
七台河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特色农业,多年来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如何发展特色农业?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农业特产之乡的发展定位: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逐步形成地域和产业特色突出的农业模式,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品牌。
这个市多次组织乡镇干部、村科技带头人去外地考察取经。同时,给特色种植户以特殊的政策支持。今年,中心河村的王文新就得到了区里补助的特色农业款1.5万元。
更重要的是,特色农业不仅让农民腰包鼓了,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过去,中心河村村民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一年忙活下来,虽有效益,但并不可观。如今,当特色作物“挤”进大棚,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特色”的价值。
培育特色基地造就特色能人
为使特色农业形成规模,七台河市立足加强基地建设,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去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四个级别的园区。其中,国家农业高产创建科技示范园区项目6个,园区建设面积85.8万亩。全市17个乡镇都承担了园区项目建设,涉及到生产观光农业、特色经济作物、棚室蔬菜生产、玉米、大豆等多个种类。
在推进基地建设进程中,七台河市更注重对特色能人的培育。破例将全市有作为的村级带头人送到七台河职业学院进行深造,新兴区红旗镇红胜村村委会主任张福元对记者说:“在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真正开了眼界。”张福元学习结束后回到村里,便将一些有思想的年轻人组织到一起,给他们讲解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并多次带领村民到山东寿光、中国农科院考察。去年,他在省农科院引进了“齐研矮黄”和“哈大黄”等7个新品种柿子,一上市每斤就卖到了四五元钱。
一大批农村带头人在学习和实践中成了“特色”能人,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大批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应运而生。
七台河,昔日以煤炭资源独领风骚,今朝建设农业特产之乡更是气势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