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市区菜篮子基地――江心洲,感受种菜大户和小批发户的苦乐艰辛。在两天时间里,记者跟着他们起早贪黑、下地劳动、上街卖菜,真实体验着蔬菜从田头到餐桌的“不平凡历程”。
种植大户:一年收回50多万元投资
与平常一样,9日凌晨约5时,21岁的彭俊伟与母亲早早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他开始一天的工作准备。6时,长期聘用的8名村民已来到彭俊伟承包的蔬菜大棚边,听候他安排一天的工作。
彭俊伟是安徽六安人,去年下半年,跟随父亲彭汉禄来到丹徒区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承包了300亩大棚(彭汉禄还到丹阳承包了200亩大棚,江心洲大棚主要由彭俊伟负责),包括租金在内总投入50多万元。
去年下半年至今,300亩大棚主要种植了土豆和茄子。记者看到,种植土豆的大棚因上季已收获正空着,要待年后种植新一季土豆;种植茄子的大棚内,茄子果实累累。
彭俊伟当天给8名村民安排的农活是给茄子施肥和打虫药。在普通农户看来,施肥和打虫药是最普通不过的农活,但彭俊伟种植的大棚蔬菜却是个“精细活”。以给茄子施的撒复合肥为例,普通农户一般手抓起来就洒,彭俊伟的大棚施肥却要使用一种自制的专用工具,挨着茄子根部打一个洞,施入适量撒复合肥后,再用土封口。“这样施肥,虽然费工费时,但效果好,还可节约30%以上的肥料。”彭俊伟对记者说。
10时,上午做工结束。彭俊伟一边回家吃午饭,一边给记者讲述了一年来的大棚蔬菜种植情况:去年下半年承包大棚后,新品土豆、茄子各种植了150亩。土豆每亩收获约4000斤,平均售价约1.5元/斤;第一批茄子收获后,不需要重新种植,可在老枝上剪茬(枝)再生,一年可多次修剪,亩产高达3万斤,平均价格在1.5元/斤以上。到年底,50多万元的投资基本就能收回。
下午2时,彭俊伟带着8名村民继续施肥、打药。
因为江心洲地处江中,晚饭后,彭俊伟的夜间生活略显单调,主要是看电视和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