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林芝,318国道沿线青山不断,绿水长流。在国道4172公里处,一大片整齐的塑料大棚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到了久巴村。
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久巴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2010年果蔬产量达32万斤,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其他地方大棚里多种植蔬菜,我们的大棚里种的却是草莓。”久巴村村委会主任索朗杰说,“草莓的市场价格比蔬菜高多了,高原上温差大、阳光充足,我们这里水土又好,生产的草莓卖到20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
索朗杰说,村里种植草莓始于2007年,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到来后,带领村民到四川、广东参观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村里因地制宜建设草莓种植基地,手把手地教以前只会种青稞的农民种草莓。林芝县政府为久巴村建起了塑料大棚,从内地引进了优质种苗“丰香一号”10万株。
久巴村现有村民30户,参与草莓种植的有25户,种植面积达30亩,年产草莓近2万斤,是林芝地区名副其实的草莓种植第一村。
“以前家里种青稞,一亩地年收入300元,现在一个草莓大棚年收入就能到1.5万多元。”久巴村的藏族姑娘曲珍说。
记者在久巴村的种植基地看到,有些大棚里植株茁壮,挂满草莓,有些大棚里的植株却很矮小。索朗杰告诉记者,久巴村自2008年起就掌握了草莓育苗技术,不但生产草莓,还生产秧苗,把秧苗销售给其他村镇,那些植株矮小的大棚就是育苗专用棚。
在种植基地的尽头,有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记者对这片撂荒的土地非常不解。索朗杰含笑不语,他拔去一撮杂草,又刨开一些泥土,挖出一块看似红薯的东西拿给记者。
“这是天麻。”索朗杰说,广东的专家去年来考察时认为久巴村的土壤不但适合种植草莓,还适合种植天麻,有几户村民今年就试着种了一些。
“别人种青稞,我们卖草莓;别人种草莓,我们卖秧苗;等别人也学会草莓育种,我们就该想着种些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了。”索朗杰略带神秘地告诉记者,“这就是久巴村的致富‘秘诀’。”
索朗杰也知道,天麻的种植需要技术引进、种苗购买等成本,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但索朗杰坚定地说,“没有风险,哪来的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