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近日表示,因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损失浪费十分严重,年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张天佐在在农业部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说,目前由于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据专家测算和实证分析,我国农户储粮平均损失为7%―10%,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损失300―450亿斤;产后损耗蔬菜为15―20%,水果为10―15%,马铃薯为15―25%,产后每年损失蔬菜约1亿吨,水果约1400万吨,马铃薯约1600万吨。如果粮食、果蔬每吨按2000元计算,马铃薯按每吨1000元计算,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另外我国每年还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玉米芯、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麦麸和700万吨的蔗渣等植物纤维资源和果皮、果渣、动物骨、血等加工副产物亟待深度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农业部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将超过2:1。
张天佐指出,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当前消费拉动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策推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现代农业带动为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科技驱动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据张天佐介绍,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2500多万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农民直接增收28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十五”末的1.1:1提高到1.6:1左右,食品工业比重从“十五”末的40%提高到47%,初步形成了东北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苹果加工、沿海优质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以农业部认定的200多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1亿多农户。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呈现了企业发展规模化、全球化,加工技术逐步高新化,在能源领域发展超常化,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化,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两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一是从产业内部看,大而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资源利用不充分,二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生产要素制约的影响日益突出、生产成本快速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国际竞争加剧。